《闲居吟》是刘天华二胡曲中两首大曲之一,篇幅较长。全曲共分五个段落,第一、三、五段与二、四两段形成对比,是复合型的二部曲式。第一、三、五段是主部,第二、四段是插部。其旋律的发展很有特点,主部悠长、婉转,富于变化;插部活泼、跳荡,构成对比;尤其是借鉴琵琶、古琴的泛音技法,用了从未在二胡上用过的泛音,使乐曲的意境更为深邃。
第一乐段为慢板,提纲挈领,具有概括性,既为全曲定下了基调,又为以下几段的发展提供了“基因”。一开始是一段如歌的旋律,舒缓、悠闲,愉悦之情如流水般地从心中流淌出来,富有诗情画意。
第二乐段,节奏轻快,情绪活泼、跳荡,反复加花演奏,与第一乐段形成音乐形象的对比。其速度比前一段略快,十个附点八分音符构成这一乐段的骨架,带动连串音符的行进,表现了活跃的情绪。中间乐句“#4”的出现,使调性有上移五度的倾向,接着又迅速回落,使人感到情绪中似有某种不稳定因素。两个长泛音恰到好处,起了连接和平衡的作用,使情绪得到适度控制。
第三乐段,节奏转为极慢,反复吟唱,饱含着对社会、对事业和理想的思索。双附点(附点音符加附点)的运用,使人产生一种神思恍惚之感,似乎悠闲之中隐含着忧郁。眼前虽然暂时安乐,前景如何,自己的愿望能否顺利实现,一切都还未能预料。同一句型的反复出现,显示作者有难以排解的思绪。这一乐段处于全曲中心,是精心之作。
第四乐段是一个轻巧、诙谐的小快板乐段,其旋律推进比第二乐段更跳跃。这一段共用了十五个“tr”,乐句以断奏和小连音居多,情绪活跃而轻快。泛音的运用得心应手,而且独具匠心。它的特点是:(1)短,时值短;(2)快,速度快;(3)连,连续使用;(4)多,一个乐段中用了几十个。这是刘天华对二胡演奏技巧的贡献之一,为后人树立了创新的范例。
第五乐段是第三乐段的部分再现,最后加上三个泛音结束全曲,使这一段具有尾声性质。第三乐段在全曲的中心地位,在这里又得到证实。作为结尾的三个泛音幽远隽永,回味无穷;尤其是末尾一个“i”,落在内弦最下把上,若有若无,忽隐忽现,令人侧耳寻声,凝神深思。情绪上更趋平静,乐曲渐慢渐弱,在梦幻般的意境中结束全曲。
整首曲子旋律清妙动听,在体现作者返朴归真、怡然自乐的同时表达了对事业的思虑及未来的憧憬。悠闲中缺少欢乐;安居中显得空虚。这便是刘天华当时的处境和心态。
刘天华二胡曲《闲居吟》考析张慧元《闲居吟》是刘天华先生创作的一首二胡曲。该作品格调典雅清越,寓深层音乐意蕴,创作手法洗练,结构严谨,有独到的艺术品格。这一作品表明,刘天华已形成自己的音乐语汇和创作风格,在他创作的10首二胡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刘天华二胡曲代表作之一。该作品长期以来是专业院校高年级的必修曲目,近年来的全国二胡比赛,此曲被列为规定演奏曲目。本世纪初,刘天华先生以民族自强精神,致力于国乐改进,在“国乐已将垂绝”的逆境中奋起抗争。他不仅意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看到了这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必须同“沙里淘金”一样去粗取精;面对新文化运动的潮流,只有温故而知新,给传统音乐赋与时代性,才能得以生存。因此,他一面努力学习传统音乐,一面向洋人学习西洋乐器和作曲法,并研究翻译作曲技术理论,在创作中努力探求中西音乐的结合点。刘天华先生所探索开创的艺术道路,归根结底是要解决民乐的现代化问题。其中,可贵之处在于探索的基点是立足于传统音乐。目前,对于《闲居吟》音乐内涵、音乐语汇和素材的来源等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有些文章提及此作品,也只是泛言说刘天华先生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