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诗所描述的主人公是一个朝气蓬勃满怀幻想走向生活旅程的青年。在 孤独流浪中,他被雇为磨工,并深深地爱上了磨坊主人的女儿。但是,他的 忠诚并没有打动磨坊主女儿的心,她却爱上了一个猎人。爱情的不幸使青年 磨工陷入极度的悲观和苦闷之中,最后他投进清澈的河水,到水底去寻找慰藉。
这部具有鲜明抒情风格的套曲,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强烈的戏剧性,它 反映了当时在奥地利反动统治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郁闷、悲愤和对于 光明幸福的热切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九世纪欧洲封建复辟时期的社 会现实。同时,这部套曲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命运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怨 恨。
套曲中除了青年磨工(第一人称)的形象之外,还有辅助的形象。一个 是人格化了的小河,它是主人公的忠实朋友、伴侣和唯一的安慰者;另一个 是主人公的情敌——猎人。它们都是在钢琴伴奏中加以体现的。
故事的结局是不幸的,但是整个套曲的情绪却是明朗、抒情的。这说明 当时舒伯特虽然处在苦闷、彷徨和悲观失望中,但他对生活却仍抱有幻想、 充满希望。他认为“悲痛使人的辨别能力敏锐起来,使人们的精神坚强起来”(1824 年 3 月 25 日日记),“我的音乐作品是从我对音乐的理解和对痛苦 的理解中产生的,而那些从痛苦中产生的作品,将为世人带来幸福”(1824 年 3 月 22 日日记)。《美丽的磨坊女》这部声乐套曲在创作思想上和作曲家 所追求的理想是一致的。
《美丽的磨坊女》充满了浪漫主义细致敏锐的感觉。舒伯特将诗与音乐,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加以融合,赋予它更多的内涵和哲理性。在春天大自然怀抱里所发生的悲剧事件,为套曲奠定了诗情画意和由乐观逐渐走向哀伤的悲剧性浪漫基调。从整体上看,套曲的布局很紧凑,在这部独角戏里,故事随着磨工的每一首日记式的诉说而展开,在音乐内在的动力和剧情紧凑的进展、人物情绪的每一个变化中,故事一步一步推向高潮,走向结束。这部套曲除了在音乐上做到抒情性、戏剧性、叙事性三者结合外,还高度重视人物内心情绪的细致刻画、情景的交融和环境、气氛的烘染。“情与景的描绘在人声与钢琴伴奏中,得到细腻、形象、生动的表现。磨工内心的矛盾痛苦和逐渐复杂的情感,都被舒伯特化解在精致、含蓄、细微的对比和抒情性的音乐中。”套曲中没有像歌剧咏叹调那样起伏很大的、戏剧性很强的旋律,没有人物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描写,一切矛盾冲突都体现在主人公的心里。磨工爱痛交织的情感特点,也正是舒伯特二元心理特征的体现。 舒伯特与德奥民间音乐,有着天然的、极密切的联系。在这部套曲中,舒伯特把德国民歌特有的旋律进行方式,巧妙地运用在他的歌曲中。《美丽的磨坊女》的旋律,基本上在单纯的自然音体系里,没有太多的变化音,同时采用对句结构和换尾不换头的民歌体,风格简练、纯朴,符合磨工青春年少的人物形象。如套曲中的第二首歌曲《向何方》和第一首《流浪》,都是建立在民间的音调上,情绪欢快明朗,它们的美妙在于纯朴简单和清新的青春气息。
缪勒的诗多以自然、山林、流浪、爱情为题材,在当时广为大众欢迎,他的诗常成为当时文艺家庭中歌咏游戏的内容。1816至1817年间,在柏林银行家史德格曼(1763-1840)的家庭娱乐表演里,以其夫人及女儿为中心,结合了一班有才气的青年,互相以诗唱答,威廉·缪勒也在其中。他们以磨坊少女罗莎为主题,创作了用一连串诗来陈述戏剧性故事的游戏。每人担任一个角色,并念出自己角色的诗句,这种游戏大家都很喜欢。史德格曼圈子里的诗人们,邀请钢琴家贝尔格为他们的诗谱成歌曲。贝尔格希望各首歌之间更有连贯性,就请缪勒来做增补、删减的工作,诗人欣然受命。经过了这样的发展、变化,后来竟形成了一本诗歌集——《美丽的磨坊女》。
缪勒以简明清晰、具有民间风味的语言,叙述了一出磨坊学徒迷恋磨坊女的爱情悲剧:年轻的磨坊工人沿着小溪去寻找他的梦想。他来到一个磨坊,对磨坊主的女儿一见钟情,陷入深深的单相思中。磨工向小溪倾吐心事,用紫罗兰表达爱意,可猎人夺走了他所爱的姑娘,最后磨工在痛苦中投入小溪的怀抱。
《美丽的磨坊女》正是舒伯特寻找已久的诗集。缪勒源自柏林文学聚会的诗,使得有着维也纳“读书会”经历的舒伯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作曲家对声乐套曲这一体裁的兴趣,也促使他在1823年很快接受了缪勒的这一叙事组诗。作品的前一部分写于三月,当时舒伯特正被病痛所折磨,住在维也纳的一所医院里,后一部分完成于同年十月。1824年出版了这部套曲,题献给一个业余歌手Karl Freiherr von Schonstein
舒伯特在医院治疗时,面对孤独和疾病,他或许意识到必须独自面对黑暗的未来,因而他在音乐中融入了更多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故事的内容是舒伯特所关注的有关流浪的题材,磨工的经历,不仅与舒伯特失意的爱情经历产生共鸣,而且故事的主人公也仿佛是舒伯特的化身。他外表腼腆内向,内心却多愁善感、敏感细腻,对爱充满强烈的向往和渴望。他虽然有才气,会写诗、唱歌、弹琴,但显然不够强壮、英俊,不足以吸引住磨坊女的芳心,这似乎注定了他是爱情角逐中的失败者。《美丽的磨坊女》为舒伯特提供了他想要的一切:“故事紧凑,富有人性,人物心理刻画细腻,而且背景翔实,语言朴实、自然并富有韵律。”舒伯特显然十分喜爱缪勒所构想的这个故事,以及它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和细节,以及缪勒对主人公内心情绪的深入挖掘和细致描写,并且达到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意境。于是作曲家便牢牢抓住其中悲剧性的浪漫主义因素,再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着手谱写这一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