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托·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1885-1973),又译克列姆佩勒、克勒姆佩雷尔,犹太裔德国指挥家,于1885年出生在德国的布雷斯劳,16岁时进入了法兰克福的霍赫音乐学院中学习,后来又进入柏林的施泰伦音乐学院中学习钢琴和作曲,在校期间,他曾师从于著名作曲家普菲茨纳。
1906年,克伦佩勒在布拉格首次登台指挥,后被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马勒看中,第二年,经过马勒的鼎力推荐,他正式担任了布拉格德意志歌剧院的常任指挥。
1910年至1913年,他又在汉堡歌剧院中担任了三年指挥,此后又先后在不来梅、斯特拉斯堡、科隆和威斯巴登等许多城市的歌剧院中担任指挥,随着他的艺术活动的逐渐扩展,他作为一名有才华的青年指挥家的知名度也越来越大了,尤其是作为一名歌剧指挥家,他的名字就更加响亮了。1926年,克伦佩勒担任了柏林克罗路歌剧院的音乐总指导,这期间他除指挥上演传统剧目以外,还热衷于指挥上演欣德米特和斯特拉文斯基等现代作曲家创作的新歌剧。
1931年,他又担任了柏林国家歌剧院的常任指挥,在这几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指挥以上两个歌剧院在柏林初演了欣德米特的歌剧《卡地亚克》,雅纳切克的歌剧《死屋》和勋伯格的歌剧《期待》等作品。
希特勒法西斯上台以后,克伦佩勒作为一名犹太血统的指挥家而遭到迫害,1933 年,他被强令解除了一切职务,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得走上了逃亡的道路。他先到了瑞士,后来又来到了美国,并于1933年担任了美国洛杉矶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他在这个乐团一直任期到1939年,以其杰出的才华和高超的能力,将这个乐团训练成为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此外,他还在1937年参与改组了当时不景气的匹兹堡交响乐团,为这个乐团后来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克伦佩勒又回到了阔别以久的欧洲,他先于 1947年担任了匈牙利布达佩斯国立剧院的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然后 又在1951年担任了英国爱乐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后来这个乐团改建为新爱乐管弦乐团之后,他又亲自担任了该团的团长和常任指挥,并一直任职到了1970年。从这以后,85岁高龄的克伦佩勒移居到了以色列并加入了以色列国籍。1973年,克伦佩勒以 88 岁的高龄在瑞士的苏黎士逝世。
克伦佩勒作为一名指挥大师,他的业绩的确是壮观而辉煌的,这一点单从他那繁星般的艺术履历中就已经使人们深刻地体验到了,更不要说他在艺术上还有着那样巨大的贡献呢。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他横跨欧美大陆,其足迹遍及在世界各地,所到之处都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清晰的印象。在20世纪的老一辈指挥大师中间,他是属于那种精力充沛、饱经风霜式的人物。他总是不断地奔波在世界各地的主要歌剧院和交响乐团中,指挥了难以数计的歌剧演出和交响音乐会,直到他逝世的前三年,即85岁时,他还坚持站在指挥台上,1939年,他曾身患重病,并由此引发了局部偏瘫,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在经过简短的治疗恢复后既重新登上了指挥台,这种坚韧的作风和顽强的精神,的确是值得人们无比钦佩的。
除指挥之外,他还自己作有若干作品,但基本上都毫无影响力,使他名垂青史的仍然是他作为指挥家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