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门德尔松诞辰200周年。接下来的几年,一大批作曲家将纷纷迎来他们诞辰200周年的重大纪念日———2010年的肖邦和舒曼、2011年的李斯特、2013年的威尔第和瓦格纳……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是浪漫主义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个性、情感和幻想,他们色彩斑斓的音乐,都对我们这个时代产生着深远而直接的影响。门德尔松的纪念日,只是这场轰轰烈烈的浪漫主义音乐纪念中的盛大开幕。
1月28日,中国钢琴家郎朗的首个欧洲巡演在德国拉开序幕,与他合作的是著名的柏林爱乐和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这一黄金组合的开场是连演三天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以此隆重纪念这位德国作曲家诞辰200周年。同时,《纽约时报》乐评版专门精选出16张门德尔松的作品CD,以飨读者;DG唱片公司也推出了45岁的小提琴家穆特最新录制的门德尔松管弦乐和室内乐作品。
生前
事业如日中天 生命历程短暂
1809年2月3日,费利克斯·门德尔松诞生于德国汉堡,他的祖父摩西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被人们誉为“犹太苏格拉底”,其地位可想而知。作为“犹太苏格拉底”之子的亚伯拉罕继承了父亲的聪明才智,成为一位银行巨头,跻身德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大亨。由此,他也为自己的儿子、欧洲音乐史上最幸福的天才———门德尔松创造了一切优裕的条件。和穷困潦倒的贝多芬、莫扎特相比,门德尔松是多么幸福!
3岁时,门德尔松随父母迁居到柏林。5岁开始接受正规、系统而全面的教育。在父亲巨大财力的帮助下,他如鱼得水,接触各位社会名流,小小年纪便出入上流社会,成熟得很快,在音乐、文学、美术、外语等许多方面都具备很高的天资。从9岁开始,门德尔松便能登台表演钢琴独奏;10岁开始着手音乐创作;11岁时已经能写出一些好作品;12岁时,他更和德国文学泰斗歌德成为忘年之交,思想和文学素养的进步堪称日新月异。
1829年春天,年方20岁的门德尔松开始了他的旅行演出生活,足迹遍及欧洲许多文化圣地与城市。愉快的旅行,丰富的见闻,使门德尔松构思和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音乐作品。23岁时,温柔娴静的法兰克福牧师的小女儿赛西尔打动了他的心,他们结为了夫妻。美满的婚姻使门德尔松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工作,尽管他身兼数职,可音乐创作源源不断:歌曲、奏鸣曲、序曲、协奏曲、交响曲……
然而,永恒的幸福是没有的,门德尔松和姐姐芳妮的感情极深,在一次指导家庭音乐会的节目排练时,芳妮突然全身瘫痪,几小时后去世,巨大噩耗使门德尔松当即晕倒,从此一病不起,半年之后(1847年11月4日)便也离开了人世,当时他还不到39岁。
死后
墓地被荒弃于废墟中
大多数艺术家都有着生前苦难,死后享尽尊荣的命运。门德尔松却是例外。
纳粹当政的年代,门德尔松家族在柏林的墓地被荒弃于废墟中,直到二战结束,一位美国占领军士官才在杂草荒芜中发现这位伟大作曲家的墓碑———他与自己最亲爱的姐姐芳妮葬在一起,两人的十字架周围,是门德尔松家族的其他亲人。
音乐
仲夏夜之梦 唱起无词的歌
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笔下完美结合,赋予作品一种诗意的典雅。他善于将美妙的旋律纳入正规的古典曲式,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
在短暂的一生中,门德尔松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创作的《芬格尔山洞》《第一钢琴协奏曲》《无词歌》《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等都是著名的作品。其中,尤以《仲夏夜之梦》序曲和《无词歌》最为著名。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门德尔松的代表作,创作于1826年(当时他年仅17岁),次年改编成管弦乐曲,被称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性音乐会序曲”。它的弦乐合奏轻盈、薄透,名副其实的“宛如梦境”,仿佛有小精灵舞动着蝉翼般的翅膀,正悄然而轻快地飞翔;既充满了一位翩翩少年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气息,又体现了同龄人难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乐表现力,可谓门德尔松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至于无词歌,也称“无言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小型器乐体裁,由歌曲似的旋律和简单的伴奏所组成。这种方法为的是使旋律能在一定音型的伴奏下表露无遗,而且不必局限于音域。门德尔松一生创作了49首无词歌,风格柔美,音效漂亮,显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钢琴音乐特色。
门德尔松另一项伟大的贡献,是在20岁时指挥首演了巴赫《马太受难曲》———在此之前,巴赫被世人遗忘了百年之久,如果没有门德尔松,巴赫的名字或许就此永恒封锁在浩渺烟海中。
巧合的是,门德尔松人生最后的岁月献给了被称为“巴赫之城”的莱比锡。据说,今天生活在莱比锡的市民,每位都能演奏至少一件乐器。这些乐器流淌出来的乐声,都书写着两个永恒的名字:324岁的巴赫和200岁的门德尔松。本报记者 乔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