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四季》简介: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The Four Season)包括:《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声与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由于各有春、夏、秋、冬四个标题,所以合称《四季》。
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采用快-慢-快的结构形式,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最特别的是维瓦尔迪还写了四首十四行诗放在四首作品前与音乐作对照,描绘四季景致。维瓦尔第把18世纪之前无标题的抽象器乐创作转到后来所谓的标题音乐创作上,为后世作曲家开辟了一个新的创作途径。
由于维瓦尔第的《四季》属于标题音乐,所以从形式上看,自然较其他协奏曲显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这样反而更能表现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这四部作品画意盎然,激发出人们对巴洛克时代音乐的浓厚兴趣。
《春》简介:
《春》以鲜亮的E大调赞颂“愉快的鸟鸣”声,不时被“当微风转变成一阵短暂的暴风雨”打断。在缓慢的乐章中,有一个牧羊人在“繁花盛开的怡人的草地”上睡觉,旁边则有狗吠声(中提琴独奏)。终乐章中,山林仙女们跳着优雅的基格舞曲,太阳也从云的背后露出脸来。
第一乐章(快板)以回旋曲形式写成,其主要主题华丽而洒脱,具有欢快的春天气息。开曲即展开轻松愉悦的旋律,使人顿时联想到春天的葱绿和生机。描写的是春光重返大地,小鸟欢愉地歌唱,森林枝叶随风婆娑,呢喃私语。突然,电光乍闪,春雷惊蛰,万物苏醒。这一乐章是整部《四季》中最为著名的乐段。
《春》第一乐章(快板)配以的十四行诗:
春临大地,众鸟欢唱,
和风吹拂,溪流低语。
天空很快被黑幕遮蔽,
雷鸣和闪电宣示暴风雨的前奏;
风雨过境,鸟花语再度
奏起和谐乐章。
第二乐章(很轻的广板)很短,描写的是静谧而悠闲的田园风光:“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在簌簌作响的草丛中,牧羊人在歇息,忠实的牧羊狗躺在一旁。”是春雷过后,雨过天晴,小鸟又唱起了动人的歌曲,牧羊人和他忠实的小狗在鲜花丛生的牧场上悠闲小憩的恬静景致。乐章开始是小提琴声部以很弱的音量奏出的符点节奏音型,以及中提琴那有点唐突的、仿佛是牧羊狗的吠叫声的切分音型。在这个背景上,独奏小提琴以优美而恬静的旋律牧歌般地唱了起来。牧场上牧羊人在牧羊犬旁沉睡;
《春》第二乐章(很轻的广板)配以的十四行诗:
芳草鲜美的草原上,
枝叶沙沙作响,喃喃低语;
牧羊人安详地打盹,脚旁睡着夏日懒狗。
第三乐章(快板)描写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下乡间的欢乐景象:“伴随着乡间风笛欢快的音响,在可爱春天的晴朗天空,仙女们与牧羊人翩翩起舞。”乐章的基本主题是一首当时颇为流行的西西里舞曲,它一开始就出现在独奏小提琴和小提琴声部,低音弦乐器奏出的和弦节奏和管风琴浑厚的音响则着意渲染了舞曲的欢快情绪。
《春》第三乐章(快板)配以的十四行诗:
当春临大地,
仙女和牧羊人随着风笛愉悦的旋律,
在他们的草原上婆娑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