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有非常高深的文学修养,这在古典音乐家中是不多见的。舒曼的音乐没有那种压倒一切的力量,但精雕细琢,文雅讲究。我听舒曼的作品起步较晚,可能是因为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西欧国家音乐大师辈出,名作举不胜举,多少忽视了这位杰出的音乐家的光辉。不过,一旦喜欢上,真有欲罢不能的感觉。
几年前,我在德国出席会议,一位朋友带我们游览莱茵河畔的城市美因茨。那里有一座建于15世纪的大教堂,参观教堂的时候,背景音乐舒曼的《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轻松悠闲的节奏、优美典雅的旋律好比是莱茵河缓缓的河水……“音乐是流动的图画”,遐迩闻名的《“莱茵”交响曲》是一部极为出色的描绘性作品。漫步在铺着鹅卵石的美因茨的老城,参观介绍莱茵河历史的博物馆,在雅致的咖啡馆小坐,看着老城内来来往往的人群,耳际不由自主地萦绕着舒曼的诗一般的音乐。莱茵河之于德国,就好比长江之于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河”。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电视台播出过一档精彩节目,叫《话说长江》,我至今还记得那脍炙人口的主题音乐。如果有一档节目叫《话说莱茵》,那么舒曼的《“莱茵”交响曲》一定会是首选。
音乐评论家大多对舒曼的钢琴作品称赞有加。舒曼钢琴曲的特点是把多首形象各异,情绪迅速变换的独立小曲编织在一起,成为钢琴套曲。比如著名的《幻想曲集》第一首“傍晚”,优雅、含蓄,给人以朦胧的美;而紧接着的第二首“冲动”,音乐激烈奔放,如脱缰的野马似的狂奔。这种鲜明的对比造成演奏上有相当的难度。我有一张EMI版的玛莎·阿格列奇弹奏的《幻想曲集》,是她1978年在阿姆斯特丹演出的现场录音。有评论家认为这是阿格列奇所有现场演出中表现得“最骚动,最充满渴望”的一次。她弹《幻想曲集》,把舒曼的浪漫、情绪上的不稳定演绎得入木三分,即使是一些相对稳定的音符,她也弹得非常有力,有震颤感。
我还有一张DG的舒曼室内乐和其《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合集。其中有一首阿格列奇、麦斯基合作的钢琴、大提琴奏鸣曲《慢板与快板》真是舒曼作品中的出彩之作。全曲9分多钟,音乐自始至终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十分强烈,具有沁人肺腑的感染力……《慢板与快板》应当定位于“室内乐”和“名家炫技作品”之间,钢琴、大提琴各司其职,麦斯基柔和、圆润的大提琴更多地表现情感,而阿格列奇的钢琴侧重渲染色彩,这种互有侧重的配合在“快板”的章节得以重现。如果说,喜欢舒曼的理由,就是喜欢他的《慢板与快板》,实在是言不为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