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eisler: Tambourin Chinois, for violin & piano, Op. 3
克莱斯勒的《中国花鼓》是具有东方风格的小品曲。作者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克莱斯勒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于是选用了花鼓的前奏创作本曲。
一般西洋作曲家在用东方旋律作曲时,总是采用速度徐缓的曲调,亦即东方风格舞曲的“咚、嚓、咚、嚓”的平板。而这首曲子则突破“徐缓平板”的模式,而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
全曲演奏时间约为三分半钟,其中小提琴表现了连续不断的鼓声,钢琴表现了中国风格的旋律。
克莱斯勒曾在1923年访问中国,并在上海等大城市举行了个人演奏会,其主要演奏曲目正是这首《中国花鼓》。他是首位在中国举办个人音乐会的世界级音乐家。
花鼓
赏析
关于此曲标题中的“中国”二字,有两种现已无法考证的说法。一说此曲是1923年克莱斯勒到东方旅行演出,先后访问了中国、日本和朝鲜。异国的文化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反映在《中国花鼓》之中。另一说是克莱斯勒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听了中国音乐获得启发而作成此曲。不管此曲的来历如何,包含有中国音乐元素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花鼓》是三段式结构,主题有五声音阶构成。乐曲先以钢琴在低声部模仿击鼓的声音,两小节后才引出主题,小提琴用快速的连跳弓演奏,一下子便造成了热烈的气氛。主题经过两次反复后,通过急促向下滑行的音阶转为更有激情的双音演奏,随后跳弓、连跳弓等各种技巧交替出现,钢琴低声部模仿的鼓声不断予以衬托,等主题再现时,真使人联想到中国民间表演者击鼓的那种欢腾的场面。
中间乐段转到g小调,速度变慢了,旋律也变成洒脱奔放,与前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且富有感情。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音乐重又回到热烈活跃的气氛中。最后,小提琴用急速的双音奏出异常华丽的尾声,以有力的拨弦结束。
《中国花鼓》属于小提琴炫技型的乐曲,具有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十分讨巧的演奏效果,亦是小提琴独奏曲中的珍品。(来源《爱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