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音乐会也许是叶小钢一生中最辉煌的几个时刻之一,刚刚荣获古根海姆奖的作曲家志得意满,由他创办的北京现代音乐节更已成为每年五月最受关注的音乐盛事之一。
《临安七部》写杭州,但眼光不局限于江南风情。叶小钢为此曲选取了8首唐诗为词,为这两部作品择诗的品味也大致相同,尽量耳熟能详,又避免落入俗套。叶小钢在音乐上的处理则比较别致,他不去刻意追求音乐与语言严格的一致,两者往往令听众产生复调般的错位感。
《临安七部》与惯常耳中听到的江南都不一样,它既不像中国画家笔下的水墨山水,也不似西方画家笔下的油画水彩,倒像是一幅现代艺术家光怪陆离的解构。叶小钢作品的一贯特点是对民间音乐元素的大量引用,在这部作品里,江南丝竹与地方戏曲中的节奏点缀其间,为无调性迷雾中的临安作着注解。
下半场的《共和之路》是叶小钢为去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创作。这是一部需要四支合唱团(包括一支童声合唱团)、大编制的交响乐团、民乐演奏家和四位歌唱家共同完成的大型康塔塔。欣赏这样一部作品不能不让人联想到马勒的第八交响曲——同样是巨大的编制,崇高的精神内涵和许多不得已的妥协。也许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从帝制走向共和的音乐"群像"在叶小钢的笔下变成了孙中山个人塑像。尽管音乐以强大的声势震慑听众,但真正感人的地方却尽在细腻之处,比如童声合唱团用广东方言演唱的那段"黑面李逵,红脸关公,三国水浒乱晒龙"既讲述了"英雄出世",也在结尾处"魂归故里",朗朗上口。
这部作品的遗憾在于文本的水平与音乐相差太远,用词生硬与牵强的句子比较多,缺少整体性。特别是在第七乐章"伴侣"里,音乐以宋庆龄的视角看孙中山,不仅显得突兀,而且与"花痴"相仿的词句格调着实不高明。
刚刚在今年北京现代音乐节上获"杰出贡献奖"的指挥家张艺领衔本场演出。在他的调教下,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与四支合唱团爆发出了凝聚力惊人的宏大音响。在歌唱家里,男高音石倚洁与次女高音杨光的表现最令人印象深刻,男中音孙砾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相比之下两位名气更大的歌唱家张立萍与廖昌永的嗓音则不在最佳状态,但他们略微暗淡的表现并不妨碍整场音乐会的精彩。(徐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