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柳琴>柳琴百科>

柳琴曲《陕北随想曲》的音乐语言及艺术表现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1-03-17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陕北随想曲》是一首柳琴的代表作品,它展现了陕北地区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也展现了柳琴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和多方面的表现力。

  《陕北随想曲》又名《故土情愫》,是王惠然老师1981年到陕北地区采风,根据当地风土人情及陕北民族音调,运用中国传统的音乐创作手法创作的。提到陕北,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沟谷交错和那一望无际绵延不断苍凉质朴的黄土高原,这里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它恢宏博大的气势,在苍凉贫瘠的土地中隐藏着一种深奥,一种文化的厚重感。山坡上那穿着羊皮袄,头围白羊肚手巾的放羊老汉;那腰扎红腰带,敲起抖擞的腰鼓,扭着火辣秧歌的人群;还有那令人肝肠寸断、热泪长流的信天游,都让人心有着莫名的震撼。正是这样的背景和憨厚淳朴的民风所致,所以当地的音乐特色也非常的豪迈、大气,与江南水乡的恬静、大都市的喧哗等风格完全不同。为了使柳琴演奏者和爱好者更形象深入的了解感悟这首作品的精髓内涵,笔者愿把多年来对这首作品的研究体会和对作品处理的观点在此一谈,供大家共同商榷。

  《陕北随想曲》这首乐曲是G商调式,采用了陕北民族音调,用主题对比的手法进行结构布局,用变奏的手法发展主题音乐,全曲共分为散板的引子、热烈的快板、深情柔美倾诉的慢板、热烈的小板、开阔的广板等五个部分。
柳琴曲《陕北随想曲》的音乐语言及艺术表现

  第一部分A(1——-28小节)是全曲的引子,引子的第一乐句(1—9)小节,最开始的两个装饰音表现的是发自心灵深处震撼的一种感叹的声音,所以两个音要弹的结实有力,有一种沉重感,切忌轻浮的随意演奏;第二个装饰音若加用大颤音效果更好。接下来的四小节三连音是发自心底的一种呐喊,要快中求稳,第一小节三连音的第一个音5要使用重音揉弦,引领出的其他三连音要屏住气息直冲上去,又无奈的慢下来,表现出一种悲壮的、矛盾的、复杂的、无奈的情感。然后用反复的划音,刻画一种内心的痛楚,由慢到快,最后凝聚紧缩到3这个音上,这是心情的一个抽搐,所以这个音收的要短促、要有悬念,以最快速度使此音突然停住。一个大的气口后,然后进入慢起渐快的单双音交替八度跳跃中,面对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作者心情更是跌宕起伏,随着弱到强、慢到快到渐慢的变化,每一组的第一个音都要重音凸现,短促有力的引领后面音型逐步冲到高潮。然后略有歇息准备第二次冲刺。这一段乐句主要是以最高的音型为主音,相应的配上空弦,表现天地辉映的意境。演奏时,层次要清晰、音色透亮、突出主音、控制空弦音、稳中求快、快而不乱、八度手指跨度要准确,为进入主题打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B是呈示部:其中b(37—52小节)是第一主题,d(53—73小节)是第二主题,e(74—105小节)是第三主题,此外,105—120为连接部分。

  第一主题音乐是热烈的快板,热情奔放,尤其是两处切分音节奏型上的扫弦,构成了陕北秧歌锣鼓那多姿多彩,红火热闹的特点,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局憨厚、开朗乐观的性格。所以演奏这一段时,扫弦一定要干脆利落、棱角分明、位置准确,要保持一种精神抖擞、充满自信的状态。

  第二主题音乐是欢呼跳跃、幽默俏皮性格。特别是在旋律中多次出现陕北秦腔特色的4音和拉吟音及滑抹音等,和前边的热烈气氛形成了一个小的反差,变为抒情、悠扬并带有一种农家田园风味。演奏这一段61—64小节的拉音时,要求演奏者有较好的听觉和手感,这两者十分重要,拉出的音符一定要“到位”,不能用力太大去拉,否则会造成跑音等问题的出现,还会影响这一段整体听觉效果和气氛。

  第三主题音乐自然过渡转成一曲荡气回肠、响遏行云信天游,它优美的旋律在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中飘荡,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在演奏这段时要切忌节奏拖沓,应继续保持住一种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轮的舒展密度和内在力度。演奏98—106小节的跳跃音时,要突出强调每小结的第一个低音,和紧随的高音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表现出歌手乐观欢快的情绪和豁达坚毅的性格。

  第三部分C是对比部:其中c(121—137小节)是主题,c1(137—170小节)是主题变奏,此外,171—178为连接部分。

  这部分的情绪与第二部分形成对比,无论是主题还是主题变奏都改为深情、柔美歌唱的线条,曲作者采用时隐时现的手法,(如:166—172小节与132—137小节相同;123—125小节与154—156小节基本相同等)对主题进行了一变奏发展。作者在这里以他发自心底特有的情怀表现着他对那片魂牵梦绕的黄土高坡的思念,对革命老区人牵挂。陕北,这个在人们心目中永远神秘而遥远的地方,它那气势磅礴的黄土地、纯朴的民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人们。这里有贫瘠的土地,这里有富有的精神,更有着朴实的陕北乡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他们生活的日子里那淳厚朴实的面孔上都承载着历史文化符号,想起老人们脸上的皱纹都会让人深深地依恋那抹黄土,又憎恶着这抹黄土。这段旋律给人们除了一种深情,还有一种期待,期待那片土地有朝一日奉献的不仅是温饱,更多的应该是富足。流淌在作者笔下的这段委婉、凄美动人的旋律令人为之激动、为之振奋、为之倾倒、为之陶醉,这一段的演奏,应用了大量的吟音、推拉、滑音、琶音和泛音等演奏方法,这对右手手腕与左手手指之间的配合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吟音的弹奏法要与推拉区分开,有的柳琴爱好者常把这两种演奏法混为一谈。

  吟音弹奏时,是触弦后在原位上手腕带动手指上下运作,目的是柔和此音和延长余音。而推拉,它从本质上改变了音的音高,是用指尖触弦后,靠手指力量左右带动琴弦。在练习中,一定要反复推敲,精益求精。那么,滑音有时需要快滑,有时需要慢滑。在慢滑时,要注意听觉效果。这些技巧运用的精确与否无形中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耐人寻味的神韵。尤其是句中的几个泛音犹如点睛之笔,让整个乐句变得更为生动,加强了艺术色彩。此外,在142—149小节演奏中,要求演奏者右手长轮外弦不断,左手触内弦的同时与外弦发声同步,奏出衬托旋律的音符,所以演奏时要注意,内弦上的音要颗粒清晰,不要太响也不要过轻,介于二者之间,右手的轮在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还要有内在的起伏,弹内弦的同时不要触到其它的弦,避免其它音的产生。要有很强的控制力,平稳、流畅地弹奏此段,在把每节头一个琶音弹的流动的基础上,既要把外弦的轮奏弹均匀,还要使内弦的旋律清楚地奏出,并且要作到每个音的出现到结束时,不会太匆忙,也就是尽力地延长内弦单音地时值,延长余音。这样才能使这一段形成一个整体,婉转、起伏、有内在地张力和神韵,使作品更加精致、细腻,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接下来是乐曲倾诉的高潮部分,情绪已上升到比较激动的一刻,作者在这一乐段中又运用了小撮、吟、揉等演奏技巧,丰富了单一的旋律。演奏时一定要钢揉兼之。严格按照力度符号的提示去做。特别是演奏164、165这两小节依靠左手推拉出来的音时,要求余音一定要清晰、音高准确,第一个音弹得不要很重,否则后面本身音量小的余音就显得更小,所以要稍轻一些,右手弹弦位置可靠上拨奏,这种方法可以改变音色也可延长余音。后面的音因为是主要靠左手的推拉,右手会显得呆板,但不能闲在一旁,也要随左手旋律的出现进行体态呼吸、提腕并柔和的摆动动作。

  第四部分B1是再现部:其中b(179—192小节)是第二部分第一主题再现,d1(193—213小节)是第二部分第二主题装饰变奏手法的再现。

  这部分仍然是热烈的快板。旋律翻高了一个八度,速度变快,情绪较为夸张,把乐曲推到了整曲的高潮部分。虽然仍旧再现的是陕北秧歌锣鼓调的音型素材,仍旧是男女老少披红挂彩,在雄壮的锣鼓声中尽情挥舞手足,表现“五谷丰登”后的喜悦和“来年好收成”的期盼。但是我们从旋律中应该感受到一种深层次的震撼,那就是贫瘠而厚实的黄土地,生活的艰辛,生命的顽强,生存壮美的交汇融合,那就是勤劳善良、诚实正直、质朴乐观等各种高贵品质和高尚的情愫的衍生,这种用自尊自爱、自强自信撑起的独特文化风景线和精神家园,就是值得我们去讴歌的陕北灵魂。

  对于本段的演奏,在呼吸、情绪、肢体语言上都要进行调整和表现,几者融为一体才是良好发音的基础,要增强控制力,促进音色形成,丰富乐感的推动,用音色、力度的微妙变化达到展现音乐形象的目的。其中一段较快的十六分音符弹奏更要颗粒清晰、非常连贯的来完成,换把迅速,按音结实,右手放松且有弹性,使音群流动起来,尤其是反复的阔张指的地方,有一定难度,常常会给演奏带来障碍,练习时一定要有慢练弹熟,再逐步加速这样一个慢中求稳的过程,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演奏效果。

  第五部分C1也是再现部:其中c(214—227小节)是第三部分c主题的变奏再现。此外还有一个小尾声(228—233小节)。

  这一段仿佛是第四部分中那一连串十六分音符的休止,类似于文章的“感叹号”!通过这个感叹号引出全曲的又一个激动的广板高潮。这段旋律虽然有很多的沧桑和凄凉,甚至还带着哭腔。但是那是人们最真实的感情,贫瘠苍凉的地域环境和金子一样闪光的生命精神,形成了黄土高原独特的文化特征,这种带有原始野性色彩的绝唱,不是用技巧唱出来,而是用心胸、用整个生命宣泄的那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对美好生活的急切向往,包括对经济生活的改变、爱情的憧憬、政治地位的提高等等……很多很多。

  演奏这段时右手扫拂的长轮应有十分夸张的力度波动,虽然是一段全扫的旋律一通到底,但是也要奏出它内在的力点线条,层层推进,增强乐曲高潮部的感情色彩,情绪不能松懈,直到音乐发展的最高潮。气口片刻,然后以每分钟160的速度突快一直冲向乐曲的最高点,突快部分是很强到中强再到最强收尾,这就要对力度有很强的控制力。最高潮部分要一气呵成,不可懈怠,直到结束整曲。

  总之,柳琴曲《陕北随想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陕北大地丰富多彩的画面,要想把这首乐曲的意境、内涵更加形象生动表现出来,除了在演奏技法上下功夫外,还要对陕北地区的民情、文化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参考书目:王惠然《柳琴作品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2月

  王惠然《柳琴演奏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77年

  注:此文已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山东文学》2008年第11期上发表

相关文章 推荐

柳琴沙音检查与排除方法
人气:344
柳琴维护保养
柳琴沙音检查与排除方法
柳琴谱《绿岛小夜曲》
人气:118
柳琴曲谱
柳琴谱《绿岛小夜曲》
柳琴谱《快乐老家》
人气:184
柳琴曲谱
柳琴谱《快乐老家》
柳琴谱《城里的月光》两版本
人气:264
柳琴曲谱
柳琴谱《城里的月光》两版本
柳琴谱《白桦林》
人气:132
柳琴曲谱
柳琴谱《白桦林》
柳琴谱《雪中莲》
人气:136
柳琴曲谱
柳琴谱《雪中莲》
柳琴演奏中点线面的结合方法
人气:217
柳琴教程
柳琴演奏中点线面的结合方法
描写柳琴的古诗句精选
人气:345
柳琴百科
描写柳琴的古诗句精选
柳琴左手怎么按?
人气:195
柳琴百科
柳琴左手怎么按?
柳琴谱《春到沂河》柳琴6级曲谱
人气:2231
柳琴曲谱
柳琴谱《春到沂河》柳琴6级曲谱
从零开始学柳琴《07.柳琴如何演奏弹挑》柳琴基础教程
人气:238
柳琴视频教学
从零开始学柳琴《07.柳琴如何演奏弹挑》柳琴基础教程
柳琴谱《我曾经来过》
人气:225
柳琴曲谱
柳琴谱《我曾经来过》

大家都在看

三弦柳琴与四弦柳琴

三弦柳琴与四弦柳琴

20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制作了一把较精致的柳琴,三条弦(两高音弦同音),十个品,琴头饰以如意雕饰,缚弦较大,而板上还未开音孔。遗憾的是,此品未能流传下来。(5) 20世纪50年...

柳琴百科 395 阅读

五弦柳琴、七弦柳琴与双共鸣箱柳琴

五弦柳琴、七弦柳琴与双共鸣箱柳琴

1975年,大连市歌舞团林吉良、于智昭试制成功了五弦中音柳琴。这种柳琴外型吸取了琵琶的某些特点,背板用紫檀木或红木制作。腹腔向上扩展并在其间胶有音梁和支有音柱,面板由三块桐木...

柳琴百科 382 阅读

柳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柳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柳琴在乐队中常担任高音区重要的主旋律,它是民族乐队中弹拨类乐器组的高音乐器,有其独特的声响效果。由于柳琴的音色不易被其他乐器所融合和掩盖 ,有时还会担任技巧性较高的华彩段...

柳琴百科 181 阅读

柳琴学了对弹钢琴有帮助吗?

柳琴学了对弹钢琴有帮助吗?

柳琴学了对弹钢琴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两者的差别是很大的。柳琴属于中国传统的弹弦乐器,由琴头、琴轴、山口、面板、琴腹(背板)、音窗、码子(琴码)、品、护板骨、栓弦钉、琴托、...

柳琴百科 176 阅读

月琴和柳琴的区别?

月琴和柳琴的区别?

月琴和柳琴的特点不同:月琴的音色清脆柔和,音量较小,适合抒情性的说唱,能够烘托出故事的气氛;柳琴属于弹拨乐器的高音乐器,其音响效果独特,常用于演奏高音区的主旋律,有时也...

柳琴百科 142 阅读

民族乐器柳琴缓慢发展的原因

民族乐器柳琴缓慢发展的原因

柳琴,典型的琵琶类弹拨乐器,因其形如柳叶,故又名柳叶琴。原是广泛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交界地区的一种民间乐器,早期常被用作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后来成为鲁南、苏北的...

柳琴百科 233 阅读

柳琴历史及现状

柳琴历史及现状

柳琴的历史比较简单,关于它的形成和历史沿革,在史籍资料上几乎没有记载,只是在山东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二百年前,山东临沂一带,有一对穷兄弟,名字叫武大团、武二团...

柳琴百科 439 阅读

柳琴戏是哪里的地方戏?

柳琴戏是哪里的地方戏?

柳琴戏是山东省地方传统戏剧,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柳琴戏也称柳琴书,用柳叶琴伴奏,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接壤的交界地区。...

柳琴百科 94 阅读

柳琴曲《陕北随想曲》的音乐语言及艺术表现

柳琴曲《陕北随想曲》的音乐语言及艺术表现

《陕北随想曲》是一首柳琴的代表作品,它展现了陕北地区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也展现了柳琴丰富多彩的演奏技巧和多方面的表现力。 《陕北随想曲》又名《故土情愫》,是王惠然老师...

柳琴百科 355 阅读

柳琴是弹拨乐器吗?

柳琴是弹拨乐器吗?

柳琴是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又称为土琵琶、柳叶琴、金刚腿,其外形、奏法、构造均与阮相似,属于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的一种,流行于全国各地,以山东临...

柳琴百科 256 阅读

柳琴曲《剑器》的音乐内涵及演奏技巧

柳琴曲《剑器》的音乐内涵及演奏技巧

《剑器》这首乐曲,是柳琴曲目的经典技术性作品,也是柳琴演奏者进入高级阶段的训练曲目之一,它充分发挥了柳琴这件乐器的性能与演奏技法,将柳琴明亮清丽和铿锵有力的音色完美结合...

柳琴百科 278 阅读

柳琴是我国弹拨乐器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柳琴是我国弹拨乐器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盛开在民族乐苑中的艺术之花 柳琴是我国弹拨乐器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民族音乐的瑰宝,享有民乐珍珠之称。它原是流行于鲁南和苏北一带的地方戏曲柳琴戏、安徽泗洲戏、浙江绍兴乱...

柳琴百科 182 阅读

柳琴的历史渊源

柳琴的历史渊源

柳琴, 弹弦乐器 。又称柳叶琴、 金刚腿 、土琵琶。汉族 传统乐器 。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现流行于全国各地,以山东临沂及苏北一带为主。 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

柳琴百科 127 阅读

高等艺术院校柳琴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艺术院校柳琴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高等艺术院校柳琴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l、现状: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无论是专业音乐学院还是普通高校中的音乐专业,开设柳琴专业的高校寥寥无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师资的严重...

柳琴百科 186 阅读

柳琴和阮的区别

柳琴和阮的区别

柳琴和阮的构造不同:柳琴是由琴头、琴轴、山口、面板、琴腹(背板)、音窗、码子(琴码)、品、护板骨、栓弦钉、琴托、微调、弦这些部分共同构成;阮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山...

柳琴百科 17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