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战鼓是战场上常用的鼓舞士气的形式,所用的不同是,我国的伐鼓产生于战斗状态中,比如摆阵或许冲锋。欧洲的伐鼓则是行军中的声势,是为了吓唬敌人。我国的鼓声是隆隆的乱声,没有节奏,仿照的是古代战车奔腾的战争情势,烘托的是战场的气势。
欧洲有节奏的战鼓声,是为了让部队脚步一致,在敌人眼前展示训练有素的战士潜在的战斗能力,类似于广场阅兵。冲锋的战鼓声为了表现声势浩荡,需要频率低而声音传播的更远的技术,因此一般选用直径很大的鼓,这种鼓只有战车能够拉动,需要多人一起奋力击打。这么的大鼓平放在车上不但平稳,也能够让鼓声震天撼地,地面能够将低频声波传的更远。让冲锋在前的战士感到身后滚滚激流的涌动,从而加强战斗的勇气。
阅兵的战鼓为了规范行军的脚步,需要随队而行,大鼓旁边面击打方式,方便了鼓手的行进。除了有规则的鼓声,为了让浩荡的部队中不同部队中行军鼓统一节奏,甚至有节奏指挥棒在队前飞舞。之所以有了不同的伐鼓方式,不同来源于比创造鼓更早的生活。农耕民族定居下来后使用了桌子吃饭,吃饭高兴的时候会击打面前的桌子产生节奏欢欣鼓舞,敲桌子是笔直击打,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鼓即是笔直击打的。而游牧民族吃饭没有桌子,吃得高兴时可能会拎起锅碗敲击,是旁边面击打。在此基础上创造的鼓就会是旁边面击打方式。
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是打击敌人、驱除猛兽的号角和武器,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古代常把鼓作为一项最隆重的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民族乐队、民间器乐合奏、各种戏剧、曲艺、歌舞、喜庆集会和劳动竞赛等,都离不开鼓类乐器。鼓在歌舞、戏曲艺术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伴奏乐器,有时它还起着指挥的作用。在某些器乐合奏中,鼓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除了用于伴奏合奏外,有些鼓已发展成为独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