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风锣鼓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当鼓手擂起鼓,锣钹齐鸣,如春雷滚动,似霹雳盖顶,其势排山倒海,波涛汹涌,搅天荡地,宏伟壮观。这是第一印象。慢慢你会感到,它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传递着历史的信息,蕴蓄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一刹那,你会想到黄河。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熔铸了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乐观而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在黄河冲过壶口的一刹那闪现。她那“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的滔天气势,震天动地,横贯古今,这就是黄河精神的体现。
威风锣鼓那响彻神州,震撼全球的精神也就在这里。它是黄河之魂,黄河之骨,黄河之情在河东大地上最本质的物化表现。它是黄河母亲在平阳一带撒下的一串耀眼明珠,把黄土地上的雄性刚烈气概与母性的宽厚柔美相融一体。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完善的艺术风格。它记录了黄河文明的脚步,它凝聚了黄河儿女的情思。它透视出晋南人粗犷豪放、热情乐观的人生意识,映照出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那一页页不寻常的历史。黄河文化是威风锣鼓的文化内涵,威风锣鼓的表演展现了黄河文化。对待威风锣鼓这个称谓,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对待。
比如说,敲打的不是传统的威风锣鼓曲牌,而是创新改编后的新曲牌,就认为这不是原汁原味,不能叫威风锣鼓了,那是不对的。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我们从事威风锣鼓事业的人们,不遵循创作原则和艺术规律,盲目的瞎改胡改,是不对的;怕别人说三道四,就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地创新改革,也是不对的。
比如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上,威风锣鼓只有三分钟的表演时问,传统的威风锣鼓曲牌没有一个是适合的,必须改编,不改编就上不了亚运会。实践证明改编是成功的,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欢迎。至于个别人对一些改革后的东西,有不同的意见是正常的。让时间去检验,时间是最好评判员。另一方面作为观众来讲,对威风锣鼓的创新发展,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威风锣鼓不是孤立的,它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今社会,在文化经济大潮冲击下,对每个鼓种都是新的挑战和机遇。威风锣鼓当然也不例外。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多元、多变,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碰撞、激荡,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范式正在重构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种鼓乐艺术也在相互学习,借鉴和融合,在更高的层面上谋求新的发展,探索着前进的轨迹和方式。威风锣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前进的。对威风锣鼓的创新发展,要热情关怀,鼓励和支持,不要这个看不惯,那个看不惯,这个不像,那个不像,这也指责,那也指责,觉得太意外了。其实,改变了什么都不是意外,只是因为看惯了原来的东西。只要大家认可了,成功了的东西,你看得多了,习惯了,也就顺了眼,合了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