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箜篌>箜篌百科>

认识竖箜篌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1-11-15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竖箜篌(shù kōng hóu),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竖头箜篌、胡箜篌,现简称箜篌。形制多样,既有外形和西洋乐器竖琴相像的角形箜篌,也有琴头加饰的凤首箜篌和龙首箜篌。角形箜篌并有大箜篌、小箜篌之分。
  竖箜篌(shù kōng hóu),隋唐时期曾用于西凉、龟兹、疏勒、高丽、天竺诸乐中,并东传日本。明代渐少使用,后失传达三百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以后,中国音乐界、乐器界有识之士竭力复兴这项古老的乐器艺术。70年代后期开始走上历程艰辛的现代箜篌探索之路。1984年喜结硕果,中国研制成功攀登乐器科技高峰的转调箜篌。如今,千年古乐变奇葩,各种新式的竖箜篌,已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歌舞伴奏或与乐队协奏,并成为民族管弦乐队和民族乐团中的一名成员,深受各族人民的欢迎、喜爱和好评。
  竖箜篌亦称‘擘箜篌”、“胡箜篌”原非华夏之器,大约在东汉后期传入中土。《后汉书·五行志》:“灵堂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京都贵戚皆竞为之,此服妖也”。<通典> :“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一作二十三弦),竖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它最初祖于亚述属西亚系乐器,最先传入西域,成为龟兹、疏勒、安国乐中的一员,并在那里得以发展光大。伴随着西域诸地同内地文化、贸易交流日益增多,特别是魏晋至隋唐间佛教及其造像艺术的大量涌入,竖箜篌也受到了华夏民族的青睐,风靡华夏。
认识竖箜篌
  东汉晚期的竖箜篌只见诸文献,尚未发现实物,无法知道其确切的形制,魏晋时期的竖箜篌多留存在石窟雕刻与壁画中。敦煌莫高窟431窟北魏壁画中的竖箜篌,近似弓形,七弦,弦距不等。伎乐天右手及臂挟持其器,左手弹奏。云冈石窟第16窟南壁拱额浮雕持竖箜篌的伎乐天,左手托器,右手弹奏,器高在大腿上部与额头之间,呈D形。巩县石窟的竖箜篌形似前者,坐姿,竖箜篌高度在胸与头顶之间,也为一手弹奏。到了北齐、北周,逐渐向实用、易于弹奏方向转变。
  北齐天保二年(551年)造像碑龛楣上的竖箜篌,十弦,等距,呈D,双手弹奏,敦煌莫高窟297窟北周伎乐图中的竖箜篌,与前者类似,所不同的是,前者坐,后者立。较之魏晋,长度增高,弦数增多,形制规短,易于演奏,且改单手弹奏为双手弹奏,竖箜篌趋于成熟。
  进入隋唐,竖箜篌迎来了其历史上最辉煌时期,第一,普及更为广泛,并在隋唐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一席。其分布除西北(如甘肃、陕西诸地)外。还向河北巩县石窟中的竖箜篌,河南、湖南诸地流传,在隋唐十部使龟兹、西凉、疏勒、安国、高丽、高昌中都有其身影,几乎能与所有的乐器配合,同台演奏,不仅在坐部伎、立部伎中演奏,有时还在“鼓吹”中担任角色,敦煌莫高窟156窟“张议潮夫妇出行图”中,便有一乐伎在行进中演奏竖箜篌的场景。
  唐玄宗李隆基设置左右教坊,其中便有专门学习竖箜篌的,当时被称为“挡弹家”。第二,形制臻于完善,演奏水平与技巧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这一时期竖箜篌肘木和脚柱(架)有了改进。西安中堡村三彩骆驼载乐俑上的箜篌,为了保持平衡,在前部又增添了一个支架,似人的下肢,实用美观,别具慧心。肘木上的皮槽,或施漆饰,或嵌螺钿,有的周身装饰,绚丽多彩,极尽精巧之能事。弦数也较前代增多,十条左右的虽有,但已成为少数,大多数在十六条以上。唐李寿墓石刻伎乐图中立部伎所持箜篌,为十六弦,唐高昌故都遗址壁画中三角形竖箜篌,可数弦十六,等距,敦煌莫高窟172窟《观无量寿佛经变》中坐在仅弹琵琶伎乐右侧演奏者所持竖箜篌,为二十二弦。盛唐148窟东壁北侧药师经变乐队中的竖箜篌。二十一弦。日本正仓院保存有两件竖箜篌残件,其中一件为二十三弦。与杜佑《通典》“体曲而长,二十二弦(一作二十三弦)”记载相符,二十二弦与二十三弦,当为此乐器最高弦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演奏技巧的高超。
  五代、两宋时期 五代、两宋的竖箜篌,沿袭隋唐余续,仍时常用之。王建墓石刻、敦煌榆林十六窟伎乐天壁画皆有反映,但这已是强弩之末了。
  近代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音乐界、乐器界的有识之士,开始了箜篌的复兴工作。中国著名的民族音乐社团上海大同乐会,集中了当时颇有名望的器乐演奏家和乐器制作师,在他们制成的一套143件古今民族乐器中,曾对20件乐器进行了改革尝试,其中就有一件是竖箜篌。这件竖箜篌,上半部与《清朝续文献通考》所载之“竖箜篌”相同,设有琴柱,弦“上拴于 柄槽中之活轸”,下半部的窄匣形共鸣箱则改为琵琶形共鸣箱,这是前所未有、颇富开创性之举。琴弦由“下拴于小音板”,改在琴箱右下方边框,在面板上(右侧面)设有品柱,作为弦音的传导体。这一改革尝试,显著地扩大了音量,丰富和美化了音色,使箜篌这一古老的乐器有了新的发展。遗憾的是,这架箜篌由于历年战火或其它原因未能流传下来,现只留有乐器照片传世,存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中国民族乐器博物馆中。
  1959年,北京乐器研究所高级乐器工程师、著名小提琴制作家王玫和所长姚文林等人,曾参考古代乐器图片和近代仿制品,并根据现代竖琴的造型和结构原理,设计和试制成一架框架式竖箜篌,但未能用于音乐实践。
  竖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并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
  竖箜篌的发音原理并不同于卧箜篌,其主要通过肘木上部曲形的共鸣槽,共鸣槽一般为皮制,介于内外两弦之间,拨弦引起共鸣。
  黄釉画彩弹竖箜篌伎乐女陶俑 女佣面部五官端正,墨画眉眼,高颧骨,唇点朱红,神态自然,头梳墨色高髻,肩披红色披帛,顺体下垂至地,身着窄袖高腰长衣裙,裙摆曳地。伎乐女俑跪坐姿,双手抱竖箜篌,作演奏状。这件陶俑真实地再现了初唐时期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关文章 推荐

竖琴大师课系列 | 如何弹好音阶?
人气:213
箜篌视频教学
竖琴大师课系列 | 如何弹好音阶?
箜篌演奏《穿越时空的思念》犬夜叉插曲
人气:221
箜篌演奏视频
箜篌演奏《穿越时空的思念》犬夜叉插曲
从1.82米到80厘米,箜篌也可以很便携
人气:149
箜篌百科
从1.82米到80厘米,箜篌也可以很便携
箜篌怎么拿?
人气:179
箜篌教程
箜篌怎么拿?
春晓讲箜篌 | 第十三课∶泛音练习
人气:186
箜篌视频教学
春晓讲箜篌 | 第十三课∶泛音练习
春晓讲箜篌 | 第十课∶四音换指练习
人气:257
箜篌视频教学
春晓讲箜篌 | 第十课∶四音换指练习
一千元vs四千元的竖琴有什么区别?便携式小竖琴对比评测
人气:210
箜篌视频教学
一千元vs四千元的竖琴有什么区别?便携式小竖琴对比评测
箜篌演奏《极乐净土》上央视
人气:225
箜篌演奏视频
箜篌演奏《极乐净土》上央视
中国的箜篌和西方的竖琴有哪些区别吗《倒垂帘》吴琳
人气:188
箜篌演奏视频
中国的箜篌和西方的竖琴有哪些区别吗《倒垂帘》吴琳
竖琴演奏教学 | Übe-Ideen zum Wellenspiel von Wilhelm Posse
人气:186
箜篌视频教学
竖琴演奏教学 | Übe-Ideen zum Wellenspiel von Wilhelm Posse
竖琴与现代箜篌的区别?
人气:92
箜篌视频教学
竖琴与现代箜篌的区别?
箜篌是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
人气:230
箜篌教程
箜篌是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

大家都在看

胡箜篌上采用动物弦和丝弦在音质上有什么分别?

胡箜篌上采用动物弦和丝弦在音质上有什么分别?

在胡箜篌上,采用动物弦和丝弦,在音质上有什么分别? 在个人的感觉中,动物弦弦质较硬,弹性应较佳。 丝弦,是由数股丝弦绞合而;在想像中,这样的制作,丝与丝之间存在一些空隙,感...

箜篌百科 131 阅读

丝绸之路上的遗珠——箜篌

丝绸之路上的遗珠——箜篌

丝绸之路上的遗珠箜篌 《通典》云: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 古代箜篌有着三种形制,凤首箜篌、卧箜篌和竖箜篌。其中,竖箜篌,又名胡箜篌并非本土乐器。竖箜篌在汉代时由丝绸之...

箜篌百科 178 阅读

箜篌:来自天神的吟唱

箜篌:来自天神的吟唱

音乐能传递人灵魂最深层处的情感,它是一种独特的语言链接着演奏者和听者。因为有音乐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更有意义。从7月份起,Touchbox将会陆续介绍一些中国传统乐器,让我们更好地...

箜篌百科 1189 阅读

各种不同形制箜篌简介

各种不同形制箜篌简介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

箜篌百科 181 阅读

箜篌演奏古代名曲《夕阳箫鼓》,细腻、沉稳、大气!

箜篌演奏古代名曲《夕阳箫鼓》,细腻、沉稳、大气!

箜篌版《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的前身) 演奏者崔君芝,世界首席箜篌演奏家,现代箜篌之母。原中央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奏员。她多次在重大比赛中获奖,在日本世界广播大赛上演奏...

箜篌百科 149 阅读

奏响箜篌,演绎名曲!

奏响箜篌,演绎名曲!

阳关三叠,鲁璐-箜篌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阳关奏三叠,一步三回首! 《阳关三叠》曲成《送元二使安西》, 更是继...

箜篌百科 134 阅读

美妙的箜篌

美妙的箜篌

听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人都知道,那象泉水一样流淌出的悠悠琴声,是在长笛的引子后才流淌出来的。袅袅的长笛声音在画面上飘荡,悠悠的箜篌声音在地下流淌。那象山间溪水一样流...

箜篌百科 1406 阅读

箜篌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

箜篌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

月色浅浅衬清幽,流苏淡淡映君眸。 青蒲闲云绕腕色,素玉不着半点愁。 绿光满溢,似月湖般静谧沉静, 素雪绿叶凝一体,宛若伊人在侧, 箜篌入耳,更衬无尽之清幽 失传三百年,虽古老却...

箜篌百科 483 阅读

一曲箜篌,浮生悲欢——李凭箜篌引教学札记

一曲箜篌,浮生悲欢——李凭箜篌引教学札记

【刺客按】 这是我的同事李妍老师根据自己的《李凭箜篌引》课堂写下的一篇教学札记。这是一堂严谨而有趣的课堂。李老师的考证是严谨的,但更重要的是,她的学生的绘画作品超越了绘画...

箜篌百科 159 阅读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

箜篌百科 243 阅读

箜篌引念君郎

箜篌引念君郎

(女) 依临窗犹眺望 红烛朱砂忆过往 红豆囊一笔账心封藏 笑这场爱离殇 风停雨歇后守望 轻描旧红妆 思念远君郎 (男) 隔江望两岸广 凭栏向随风抬头仰 枯叶黄 君已念旧怀乡 解语花复绽放...

箜篌百科 225 阅读

音乐科普·常识篇·箜篌

音乐科普·常识篇·箜篌

乐器介绍 箜篌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箜篌种类 ●卧箜篌...

箜篌百科 154 阅读

认识竖箜篌

认识竖箜篌

竖箜篌(sh kōng hu),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竖头箜篌、胡箜篌,现简称箜篌。形制多样,既有外形和西洋乐器竖琴相像的角形箜篌,也有琴头加饰的凤首箜篌和龙首箜篌。...

箜篌百科 450 阅读

唐箜篌和胡箜篌介绍

唐箜篌和胡箜篌介绍

之前箜篌匠曾说过唐箜篌和胡箜篌将在半年内完成面世; 但箜篌匠是食言了,这不是箜篌匠不去做或有心无力,而是连续发生了两件事,使我的工作停了下来。 一是天气:自4月到现在每天的相...

箜篌百科 333 阅读

从1.82米到80厘米,箜篌也可以很便携

从1.82米到80厘米,箜篌也可以很便携

鲁璐介绍箜篌乐器特点。 文 | 卢旸 在当代制作家、演奏家共同努力下,箜篌的改革研发有了更多的新进展。箜篌本质属性为大型乐器,在其发展中,因乐器的体量及高昂造价,为喜爱箜篌的初...

箜篌百科 14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