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贯反对版本比较,但是对于自己熟悉喜爱的曲目自己就会多收一些版本。本人不是米人,所以一般对于绝版的所谓神品没有追求的欲望。巴赫的这六首无伴奏组曲是我最常听的音乐作品之一(其他还包括他的键盘Partitas825-830,亨德尔的小提琴奏鸣曲和大协奏曲以及Bartok的小宇宙和给孩子),如果有同好者,大家可以联络联络。
我现在手里只有四个大无伴奏版本,分别是Andre Navarra(1977,Calliope)、Matt Haimivitz(2000,Oximgale)、Pieter Wispelway(1998,Channel)以及Anner Balsma(1979,Sony)。由于04年离开家,所以家中的大无都没有带出来,家里还有Casals的EMI版,Starker的EMI、Mercury、RCA版,Paul Tortelier的EMI版,Maurice Gendron的Philips版,马友友的Sony版,Rostropovich的EMI版,Jaap Ter Linden的Harmonia Mundi版,Anner Bylsma的Sony90年代版以及Enrico Mainardi在Orfeo的57年萨尔茨堡现场的1007-1009。我家里的这些应该都是非常常见的版本,很容易找到。除此外,还下载了Fournier的日本Philips的APE来听,我唯一下APE听的曲目。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听感,就当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也多谈谈自己的想法。
Casals发现了这部作品的手稿并且和其他一些大提琴家们一起修订整理订稿。我只知道Mainardi是参与修订者之一,其他的就不得而知了,如果哪位理解请赐教。所以卡的版本的权威性不容置疑,而且卡在大提琴演奏史上的地位高高在上,技术也是不容置疑的。从他30年代的贝多芬奏鸣曲录音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技术在60高龄仍旧是很高的。EMI的录音也很不错,并不需要再去寻找任何的其他制作。然而卡萨尔斯的演奏我却不是很满意,卡的演奏方式比较现代,时代特征比较明显,感觉上仍然是用演奏浪漫派的方式在演奏巴赫,我个人觉得有些粗暴和滥情,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Rostropovich的演奏中。而老罗更是用了光的变化来命名六首组曲,在演奏上更加现代,可听性很强,情感很丰富,但是我觉得不是我想要的Bach。我觉得Du Pre的两首巴赫录音同样也有这个问题,他们三位都是录音和演出密度很高的大提琴家,所以自己的风格都相对比较明显,在录音中个人的风格超越了曲目本身的东西。
Fournier,Gendron,Navarra和Tortelier四位法国大师中Founier无疑是最有名的一位,据我所知,他留下的了三版巴赫录音。DG(Achive)这版最为知名,也是我觉得最名不副实的一版,Fournier在这版中表现的技术上缺陷明显,在节奏的处理上随意性很强,这和MIlstein在DG的小无伴奏录音有相似之处。他晚年在Philips的录音技术的衰退更为严重,然而我觉得我能在他的演奏中感觉到他对于曲目的虔诚,就是所谓的内省,整个曲目非常压抑挣扎,如果不考虑技术上的问题,我觉得这版应该是所有版本中的首选,我正在寻找CD。同样评价很高的还有他在Accord的现场录音,根据评论看,这个录音同样是很压抑的演绎,虽然录音效果不好,但是评价都高于DG的版本,本人没有听过,在寻找中。Gendron应该说是这四位中名气最小的一位,然而他的技术我个人觉得要好于Fournier。他的琴声很美,很阴柔,如果一开始不是很适应这个曲目,可以拿这个版本入门。Tortrlier的版本我基本上没怎么听,我觉得他的演奏缺乏特色,远不如他后来在Erato录的Bach的奏鸣曲和Vivaldi的协奏曲那么有巴洛克的味道,看来录音时的状态真得很重要,好的演奏家也不可能留下每个录音都是好的。Navarra的演奏让我吃了一惊,我没有想到66岁的老家伙还有这么好的技巧和力度,当然这得益于CAlliope公司出色的录音。Navarra的演绎相当忠实,有些刻板,基本听不到自由的变化,我觉得是入门的首选,与其他版本作比较时也比较容易体现出其他版本的风格。不知道Calliope国内有没有代理了,两张盘和一张中价的价格相当超值。
Starker留下过多少大无录音我知道,有人说5次,有人说7次,有人说8次。我只有最流行的三个,其中Mercury那个曾经是我一段时间内听得最多的,主要是录音讨好,加之Starker的技术无人可比,力量十足,音乐流畅,如果喜欢听大提琴,这个版本绝对是首选。RCA版曾经让我非常期待,然而拿到手后非常失望,感觉变化和Mercury不大,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并不能够让我感到情绪上的差异。Starker是一位伟大的大提琴家,但是在音乐味上总是觉得有些欠缺,到底什么是音乐味,说不清楚。不知道哪位听过他在Teldec和Rudolf Buchbinder合作的贝多芬奏鸣曲,简直是空洞。老天爷是公平的,如果Founier有了Starker的技术,那其它的大提琴家就都洗洗睡了,反之亦然。至于在EMI的那个单声道录音,我居然有两个,一个在那个六张套的大盒子里,一个和Martzy的小无在另外一个大盒子里。比之水星速度更快,力量更足,可惜录音不好,要是能找到LP,绝对是可以和Delos的Kodaly相提并论的大提琴发烧碟。马友友的Bach我只听过Sony的那个,还曾经有录像带,搞得挺炫的。我不愿意说马友友的坏话,不过整天和Stern这等坏人混在一起实在不是什么好事。他的老师Leonard Rose倒是大师,可惜留下的录音不多,我一直认为Istomin-Rose-Stern的三重奏是最好的,好过黄金三重奏,好过百万美元,也好过Gilels-Kogan-Rostropovich。
Harrel,Schiff的录音我都曾经有过,后来给人了,觉得不具备收藏价值,才具实在有限,也难怪马友友那么大名气,和他们比马友友还是出色的。年轻一代的大提琴家录了大无伴奏的很多,我只买了Haimovitz的,我在北京听过他的现场,被他所折服,同样也听过麦斯基的,就没被折,可见他还是不错的,而且他在DG的那三张二十世纪的大无伴奏作品录的很好,如果喜欢巴赫的大无伴奏,那三张东西一定要买回来听。他的大无灌了三张,总共156分钟,其实两张也能灌下,这是他自己的公司出的。此君不愿意被唱片公司盘剥索性自己开公司出自己的东西,这是个好现象,现在的大唱片公司出的新人要么是赤身裸体的丑女要么是娘娘腔,很多有水平的新人由于整个古典唱片的不景气没有发片的机会。Haimovitz的巴赫非常智慧,如果你喜欢古尔德的巴赫,那么你也会喜欢他的巴赫,分句与强弱变化与传统的演奏有很大不同,更加大胆。看来此人在Yale读了那么多年书,最后以巴赫作为毕业论文还是下过功夫的。
本真运动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使用所谓的本真乐器。巴洛克大提琴和现代大提琴的区别除了金属弦和羊肠弦以外,巴洛克大提琴好像是五弦的,但是也有四弦的,但是箱体好像还是要小一些的,演奏方法也有差别。巴赫所在的时代是个乐器改进发展比较快的时代,巴赫本人应该使用过现代大提琴。我没有研究过这方面的问题,不过应该说巴赫的大无伴奏应该说用现代提琴演奏应该更好。这其中有个特例,就是Anner Bylsma,这位本真运动的干将使用的大提琴是一把箱体很大的巴洛克大提琴,所以虽然也是巴洛克大提琴,但是音色其实很接近于现代大提琴,所以我觉得他占了很大琴的便宜。他在Seon的79年录音一直是日本唱片艺术的第二选择(第一一直是Casals),wwfyl兄居然有当年RCA出的CD实在是让我刮目。他虽然用本真的演奏方法和比较妥协的乐器,然而他的演奏方法非常现代,与其他的本真演奏区别很大。他的演奏线条非常清晰,结构很统一,加之录音一流,可以说是这个曲目首选。可惜Sony的Seon廉价版已经不再出了,这个版本只能靠运气了,在2004年Bylsma70岁时Sony出了个11张的廉价纪念集,里面的大无虽然用的93年版的封面,然而录音时间写的79年,我对照了一下,是79年的录音,一套片子11张只卖2张中价的价格,绝对值得收藏。
同样适用的本真乐器的还有Bylsma的学生Pieter Wispelwey。他可能算是现存的唯一一位灌录了所有大提琴史上值得灌录的曲目,而且还在不停的以每年不少于2张的速度出唱片的大提琴家了。他的唱片在欧洲销量很好,我听过他现场的贝多芬,也听过他老师Bylsma的现场,相比之下,他的技术好太多了,简直从容的不得了,我个人以为他是除了Starker以外技术最好的,而且他同时使用现代大提琴和巴洛克大提琴,这是一般大提琴家做不到的。62年出生,90年第一次录大无,98年第二次,估计以后还会录。两次用的都是很奇怪的琴,好象既不是巴洛克琴也不是现代琴,而且每次录音还都不是使用同一把琴录完。我只有98年版的,同样里面有很多探索的东西,谈不上好坏,不过很耐听。最后说说Linden的,一个褒贬不一的录音,企鹅给了三星带花,美国的American record Guide居然用了stodgy这样恶毒的词,说实话我没见他们用过几次这样的词说一个录音。不过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录音,确实很平淡,就像Walcha用大键琴弹Bach。在演奏的平淡中,我们就会用更多的精力去体会音乐本身。
还想提两个不完整的录音,一个是俄国大提琴家Shafran,最近出了他很多东西,他录了1008-1001四首,好像是70年代的录音,最近在店里听了一耳朵,感觉上技术很差,不过表情很丰富,基本上是比较老派的演绎方法。还有一位是Ludwig Hoelscher,又一位审查制度的受害者,如果哪位了解他的演奏希望介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