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教育家阿纳托利·尼古拉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又译“亚历山德洛夫”),于1888年5月25日生于莫斯科,父亲是托姆斯克大学(Tomsk University)教授。他早年随日利亚耶夫(Nikolai Zhilyayev)、塔涅耶夫学习音乐理论,后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随伊古姆诺夫(Konstantin Igumnov)习钢琴、随瓦西连科(Sergey Vasilenko)习作曲。于1916年毕业。1923年起任教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三年后获教授头衔。1941年获艺术学博士学位。1971年被评为“苏联人民演员”。1982年4月16日,亚历山德罗夫在莫斯科逝世。
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夫漫长的一生中创作了众多作品,其音乐受梅特纳、斯克里亚宾、德彪西、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米亚斯科夫斯基等人的影响,属于浪漫主义晚期风格。他是典型的妥协派代表,早期的作品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但后来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需要,他使之平淡化,平庸地进行创作,他也因此获得了相当的国家奖项,还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他的作品既有细腻明朗的抒情性,又有奔放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作品有:歌剧《两个世界》Two Worlds (1916) 、《贝拉》Béla Op.51 (1940-1945) 、《野蛮的巴拉》Die wilde Bara Op.82 (1954-1957) ;两部交响曲《C大调第一交响曲》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92 (1965) 、《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Symphony No.2 in B-flat Major Op.109 (1977-1978) ;乐队作品《浪漫组曲》、《古典组曲》、《谐谑组曲》、《戏剧与舞蹈组曲》、《俄罗斯民间曲调》以及四部弦乐四重奏、大量钢琴曲、声乐浪漫曲和戏剧配乐等。
他的钢琴作品个性鲜明,具有前瞻性,但仍基于俄罗斯传统音乐上。它们以丰富的和声为特点,其中有密集的和弦和八度、漩涡般的音阶进行、鬼火般的颤音等,能与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相媲美,甚至还让人产生比拉氏音乐更为超前的错觉,代表作有十四首钢琴奏鸣曲和众多前奏曲等;他的声乐浪漫曲在钢琴声部的精致完美、作品的规模以及旋律发展的强度等方面,往往接近声乐史诗。在艺术处理上讲究各个细部的千锤百炼,对歌词的内涵给以透彻含蓄的揭示。其中根据普希金的诗作而作的浪漫曲及声乐套曲《忠诚》均于1951年获全苏国家奖;他的室内乐作品则追求交响化。此外,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夫还撰有关于塔涅耶夫、拉赫玛尼诺夫的回忆录及其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