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京胡>京胡百科>

浅论京剧梅派琴韵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2-04-12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梅派唱腔雍容华贵,醇厚园润,端庄大方,自然流畅。为其伴奏的梅派胡琴其韵味气度也是如此。这里提到梅派“琴韵”而不说“琴艺”,是因为“艺”字易于令人联想到外在的技巧,属于表层问题;“韵”是内在的含蕴和实质,是音乐高度修养的体现,是真正让人听起来产生美感的东西。梅派的琴以韵味浓郁醇厚著称,不是以花哨逗巧为能。由于这种原因,时下有些琴师,特别是在样板戏影响下训练起来的琴师,虽能运弓如飞,指法快绝,拉其他京剧行当,都能算是佼佼者,但拉起梅派戏便往往有格格不入,似是而非之感。无他,梅派韵味不足故也。

  画家论黄山,曾有“黄山易画,神韵难求”之叹。学习梅派胡琴也有类似之难。学会梅派胡琴的曲谱(工尺或简谱)拉法容易,得其神似很难。如何培养起优雅醇厚的梅派琴韵,这和学习梅派唱腔一样,是需要长期的反复聆听,揣摩,练习,才能得其真髓。传闻中有不少梅派演员,在登台前几天,时时放听梅兰芳先生的录音,以求上台后音色中有“梅”味。培养梅派胡琴风格韵味,也需要这种努力。幸而,梅派琴师祖师级的王少卿先生,留下不少宝贵的录音,让后学观摩学习。我个人认为最富有梅派韵味,而又耐人反复聆听意会学习的一种,是1954 年录制的“洛神”西皮大段。这一段自“屏翳收风”起,至“心振荡默无语何以为情”止,其中包括西皮导板,慢板,原板和五个曲牌,二六,快板,和散板。真是圆浑浓郁,韵味无穷,足可当梅派琴韵的代表作。另外如同年录制的《宇宙锋》和《贵妃醉酒》;1957年的《女起解》;和1956年的舞台实况录音《西施》(另有音配像版本)等等。这些都是王少卿先生伴奏梅大师主唱的梅派戏精粹。都是反复聆听,潜心研习的好范本。

浅论京剧梅派琴韵

  除了对梅派戏长时聆赏,以求心领神会之外,还有一些梅派胡琴在伴奏时不用的音符,如能注意避免,也会助长梅派琴韵。下面略举几处以为范例:(方括弧[ ]中的音符是非梅派的东西,是应该避免的)

  南梆子收尾(如《霸王别姬》末句“月色清明”之后:

  …5(6 3 2 │ 1[3] 4 3 2 1 6 i │ 5 ) (应为 2)

  二黄慢板起首过门: 0 3 23 5 │ 12 6 5 3 2 3 3[5] 6 │ 5 6 56 5 (应删去5,只拉 3 6 )

  西皮原版小垫头(如《凤还巢》“小妹行见姐夫”后“尤其不便”的连接小垫头: ⒎ 6 7 [6(535]│ 6 5 6 i ) (应为一个简单的 6)

  西皮慢板落5 字过门: 5 (5 66 5 36 5 53 │ 5i65 436i [3 66535]

  21 6 │5 (应为 3653 或 3655)

  这些虽是一些小地方,却都是梅派琴路的关键字,稍一不慎,“梅”味尽失。不久前听到一位梅派年轻一代的继承琴师拉《凤还巢》,程雪娥南梆子“难得配如意的郎君”后胡琴收尾把上述 2 字拉成3 字,弄得不“梅”不“张”,颇有损梅琴风格,很是可惜。

  和其他流派一样,梅派胡琴过门也有它的固定套式。像西皮原板落6字和5字的过门(可以《凤还巢》“本应当随母亲”一段为例),反二黄慢板落 1,6,5等字的过门(可以《宇宙锋》的反二黄为例)等等。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拉法,就像下面两个例子:

  (1)二黄慢板第一个落1子过门:

  … 1612 3640(3 2346)3.56 16253276 │ 5 66 53 5 0672 6 11 │ 。括号中的

  3 2346 是由出弓或上弓→ 一弓拉出。

  (2)西皮慢板唱词最后一句之前的一个长过门结尾时:

  … 3 6 3635 6i36 5643│2161 5655 21 6 1( 21 │ 7 21 6165) 3 22 12 6 │1 。 括号标出的是应注意的梅派拉法。

  如能注意这些套式和特别拉法,拉奏时将会更能帮助体现梅派胡琴的韵味。

  梅派琴韵可说是一门有高深境界的艺术。要想达到这种境界,需要长时间浸润其中,学习磨练。倪秋平在他的自传《如是我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出版)中形容他的老师王少卿用功之勤时这样说:“王少卿平时常以手拍板低声背诵,找其韵味,然后在胡琴上运用弓法变化乘势而来。因此繁简自然,适合鼓点,偶一动琴,常出新声。”梅琴先辈尚勤练钻研若是,何况我们这些后学乎。

相关文章 推荐

京胡拉唱技巧 徐兰沅操琴艺诀
人气:193
京胡教程
京胡拉唱技巧 徐兰沅操琴艺诀
P26.张素英京胡教学:指法——换把(1)
人气:225
京胡视频教学
P26.张素英京胡教学:指法——换把(1)
京胡独奏常见问题
人气:326
京胡教程
京胡独奏常见问题
胡琴基本技术要点分析
人气:128
京胡教程
胡琴基本技术要点分析
学京胡,每天练多久为宜 ?
人气:248
京胡教程
学京胡,每天练多久为宜 ?
京胡尺寸的模数协调
人气:312
京胡教程
京胡尺寸的模数协调
网上如何学京胡?
人气:433
京胡教程
网上如何学京胡?
京胡弓法教学
人气:348
京胡教程
京胡弓法教学
程派京胡伴奏的体会与特点
人气:394
京胡百科
程派京胡伴奏的体会与特点
P8.张素英京胡教学:运弓技巧——中弓(示范演奏《击鼓骂曹》)
人气:238
京胡视频教学
P8.张素英京胡教学:运弓技巧——中弓(示范演奏《击鼓骂曹》)
P23.张素英京胡教学:指法——倚音
人气:189
京胡视频教学
P23.张素英京胡教学:指法——倚音
吴炳璋京胡演奏与教学要领口诀
人气:234
京胡教程
吴炳璋京胡演奏与教学要领口诀

大家都在看

胡琴的特点和作用

胡琴的特点和作用

每一种乐器都有它自已的特点和作用。京剧的胡琴也有它独特的地方。在结构上,如果与其它乐器如南胡相比较,它的琴担、琴筒小,蒙蛇皮,而且蛇皮蒙得比较紧。由于这种结构上的特殊,...

京胡百科 218 阅读

立体声琴马和檫弦器的制作

立体声琴马和檫弦器的制作

多年来我尝试制作了许多不同款式、不同材料的琴马,前几天到北京刘正辉老师又送我几个他精致的琴马,经过反复试验我觉得我自制的立体声琴马最好用,声音干净利索、磁实有力、优美动...

京胡百科 212 阅读

访著名京胡演奏家宋士芳

访著名京胡演奏家宋士芳

记者:宋老师,首先祝贺您在北京的音乐会圆满成功。 宋士芳:谢谢! 记者:筹划和举办音乐会是件细致和辛苦的事,在运作当中一定有很多令您难忘的人和事吧? 宋士芳:记得1991年我在北...

京胡百科 279 阅读

程派京胡伴奏的体会与特点

程派京胡伴奏的体会与特点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聊天。感谢这个网站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互动的平台。 我叫钟长江,我父亲就是程砚秋的琴师钟世章。受家传,我现在也是专门拉程派,潜...

京胡百科 394 阅读

京胡制作经验谈

京胡制作经验谈

1)关于千斤位置:基本都是说位置在第三节中点或偏上(1-2cm)在那个范围找,有个最佳点,音效特别好。现在的体会是:千斤--琴马 有个标准音程,倘若自己琴的担子尺寸与标准有误差,那...

京胡百科 143 阅读

赵景浩解读京剧五大行当京胡伴奏

赵景浩解读京剧五大行当京胡伴奏

众所周知,京胡是京剧文场主要伴奏乐器,它不但承担京剧繁重的唱腔伴奏,而且要配合演员表演,拉奏多种情调的京剧曲牌,烘托特定的戏曲环境。 在京剧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

京胡百科 176 阅读

浅析杨宝忠京胡演奏风格及特色

浅析杨宝忠京胡演奏风格及特色

笔者认为,熟悉和掌握一位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及特色,应该放在研究其艺术历程和正确把握其演奏风格及艺术贡献上。 1、端庄典雅,潇洒大方,豪放而极富激情的操琴手法。 杨宝忠先生一生...

京胡百科 347 阅读

浅谈程派京胡伴奏

浅谈程派京胡伴奏

在京剧各行当、各种流派声腔艺术的伴奏中,程(砚秋)派胡琴是京胡爱好者最为关注的一个伴奏领域。由于程腔低回委婉、刚劲清峭,具有顿挫、深沉、激越、凄楚的悲剧风格,其胡琴伴奏也形...

京胡百科 182 阅读

京胡琴师把弓子拉断的轶事

京胡琴师把弓子拉断的轶事

1961年裘盛戎排演了《赤桑镇》,一炮而红。这是一出只有两个主角、不到一小时的小戏,却轰动剧坛。成为裘盛戎一大(即《姚期》)一小两出经典代表作,流传至今。 一出新编的、短小的唱...

京胡百科 209 阅读

京胡捩控法探幽

京胡捩控法探幽

现在人们习惯于将演奏京胡称为拉胡琴,其实这种称谓是不科学、不完整、不准确的。 据有关资料表明,京胡源于胡琴。胡琴系古代弦乐器,传自西北或北部少数民族,故称胡,当时胡琴泛指...

京胡百科 115 阅读

浅论京剧梅派琴韵

浅论京剧梅派琴韵

梅派唱腔雍容华贵,醇厚园润,端庄大方,自然流畅。为其伴奏的梅派胡琴其韵味气度也是如此。这里提到梅派琴韵而不说琴艺,是因为艺字易于令人联想到外在的技巧,属于表层问题;韵是...

京胡百科 161 阅读

浅谈京剧余派胡琴的过门及托腔技巧

浅谈京剧余派胡琴的过门及托腔技巧

余派的延长艺术历经百年的考验,迄今仍为老生演员学习的范本。我认为余叔岩的演唱风格和李佩卿独特的伴奏技巧相辅相佐,使他们共同创造了京剧的余派唱腔艺术。他们各自的艺术是余派...

京胡百科 202 阅读

吴炳璋先生京胡教学研究成果初探

吴炳璋先生京胡教学研究成果初探

吴炳璋先生培养学生的数量之多、成才率之高,在我国京剧教育界首屈一指。这不仅仅因为吴炳璋先生从教时间长,教育经验丰富,更由于他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始终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注重...

京胡百科 204 阅读

京胡起源与发展介绍

京胡起源与发展介绍

京胡于清乾隆年间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其名。京胡:原称胡琴,最早也称二鼓子。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其名也是因用于京剧伴奏而得。京胡是在清乾隆五十年(...

京胡百科 259 阅读

京胡蛇皮跳井的机理分析

京胡蛇皮跳井的机理分析

每年夏天都去乳山银滩,银滩有三多,天津人多,京剧票房多,胡琴跳井的多。今年参加了好几个票房的活动,认识了不少有水平的票友,从天津来的就有河西华艺京剧社的,有河东的南开的...

京胡百科 226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