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其典型特点在于声音高亢洪亮,激越和柔曼的乐曲都能表现。古筝共鸣箱大,面板上置有柱,弦的振动通过筝柱传到面板,进而通过共鸣箱的反射等作用,获得或清脆明亮或浓厚饱满的乐音。而古琴,相比之下,共鸣箱小,声音多不可远传,唯有近听。除此形制上的特点之外,演奏者是否用假指甲、演奏的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到声音的亮度和饱满度。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假指甲(又称义甲)的一些学问。
戴假指甲弹筝并非今人所创,而自古已有之。唐诗人杜甫有“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的诗句,称其为“银甲”。今人弹筝多戴用义甲,以减少真甲的磨损,也有不用者,则以老辈演奏家、艺人为多。戴或不戴义甲弹筝可谓各具特色。戴用假指甲更能体现出古筝乐器“筝筝然”的特色。现代人弹筝多双手戴指甲,这些作品多为双手弹,左手参与伴奏、弹奏复调等较多,双手戴义甲是为了追求音色的统一、声音的亮度等等。不戴义甲弹奏,则因肉(指肚)甲(真甲)并用而音色变化典型,风格更显拙朴,特别适合一些传统乐曲的表现。有一些古筝音乐作品,特别是表现宁静、空灵、渺远、幽深等意境的,比如《香山射鼓》、《梅花三弄》(歌曲版)等,虽然也有左手参与伴奏甚至弹奏主调,但是不用义甲为宜。而且在一些左右手齐头并进的作品中或者段落,虽然左手戴义甲,也多用小指拨弹以追求柔和、温雅的音色的,如《瑶族舞曲》开始模仿鼓点节奏型的几个小节。
古筝义甲的形状
既然义甲自古有之,那么我们肯定对古人所用指甲的形状以及怎样固定指甲产生疑惑。古人弹筝多用像蚕茧形状的指套固定指甲?这是一个比较难以确定的回答,但却是一个大胆的推测。不过从现代所沿用的义甲形状与绑缚方式看,主要分为外戴指甲和内戴指甲两种。前者是模仿真甲形状,将材质加热变形,用胶布绑缚于真甲一面。外戴指甲又可以分为勾留式、镂空式等样式,勾留式指甲通过边侧的勾留来固定,镂空式则是在真甲的周边加上一段,套住真甲。后者则是将指甲绑缚于指肚一侧,与真甲平行相对。外戴指甲在早期以及民间比较多见,琴弦过处,常伴有指尖肉声,听来比较柔和,但触弦相对迟钝。内戴指甲则与弦有更好的接触,使发音清脆明亮,触弦轻快,容易上手。随着古筝艺术交流的推动,一些民间传统的戴法逐渐被淘汰、摒弃了,义甲内戴的方法大兴。
绑缚方法、运指触弦等各方面的便捷使内戴指甲成为今人习筝弹筝最普遍或者说通用的戴法。其形状上有固定的造型。古筝义甲的长度一般在2—3公分,有小、中、大不同的型号划分。以四个为一套,除大拇指略弯,类似长茄形,其余三指都是梨形长条状。义甲指根宽大,便于与手指指肚有很好的结合,以防脱落。甲尖与边侧光滑圆润,以便触弦发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杂音。
以前的义甲正反两面都比较平板,弹奏中很容易伴有杂音。随着工艺的进步,义甲的做工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专业化、人性化。比如为了减少触弦时发出的杂音,将义甲的触弦的一面加工成略隆的浅弧形。这种指甲也因其更为精致的造型、良好的手感和触弦感受到弹筝人的青睐。又比如为了义甲与手指更方便的吻合,使指肚不受过度挤压的同时又不易脱落,而将贴指肚一侧加工成浅凹槽形的指甲等等,也越来越受到弹筝人的喜欢。
早先的指甲,左右手可以通用。比如右手义甲,只要将大指义甲翻一个个,就可以把右手上的换给左手戴了。而加工有凹槽的义甲则只能戴在右手或者左手,不可互换。目前古筝义甲的制作,越来越考虑到作品因素。右手和左手的义甲被拼装在一起,成套出售。而这种左右手套装义甲的产生,不可否认与双手弹繁复的现代筝乐作品有很大的关联。
古筝义甲的材质
义甲是一种增加乐器发音音量的拨片,对材料的硬度有着特别的要求。
古代弹筝用的假指甲,在材料应用方面较为受限。因为当时生产力、科学工艺等诸多方面的落后与欠缺,自然要比当今义甲的制作材料少。古时候能用的材料多限于动物的骨骼、躯壳、牙齿(如象牙)、角爪(如鹿角)等。而当今的义甲制作所用材料就繁多了。除了取自动物的躯体的材料如牛角、玳瑁壳、穿山甲鳞片等材料外,还用有机化合的材料,比如赛璐璐、塑料片等等。
目前所使用的义甲,以玳瑁为材者居多。仿造玳瑁的指片也很多。正宗的玳瑁义甲纹路清晰,指面光滑锃亮,也有面色呈黑褐色者。仿造的指片则纹路粗糙不精,花色暗淡。穿山甲片较之玳瑁更为难得,且市面多不见售,而以专业弹筝者用之居多。以牛角为材的义甲,耐磨性没有前两种材料的好,用的时间久了容易开叉,进而劈裂。
所谓“铁杵磨成针”,义甲也同样。义甲与琴弦的不断接触、摩擦会造成义甲的磨损。取材于动物躯壳而制作的义甲,磨损的程度是不尽一样的,这要视动物躯壳的硬度、密度以及假指甲厚薄而分。比如义甲指面抛光光滑无瑕疵而厚度适中者,使用寿命长些,而那些厚度偏薄,指面有轻微裂纹等瑕疵者,很容易出现甲尖开叉、断裂、磨损等现象。由此,习筝者在选择义甲时,需要看制作的选材、义甲的厚度、手感等各方面。
此外,戴用什么样的指甲也可以看自己使用什么样的琴。有些厂家就根据这些设计推出不同的义甲产品,比如专门为传统钢丝筝设计的穿山甲义甲。这种指甲外观上温润如玉,厚度适中,手感良好。而触弦一面略隆的弧形设计使得与琴弦的接触更加方便,并尽量减少杂音。钢丝筝与通用的尼龙缠弦筝不同,因为是钢丝裸弦,没有尼龙缠绳等外包装,由此更容易生锈。而这种情况又更加容易造成义甲的磨损,由此硬度、厚度都是选择义甲考虑到的重点要素。
古筝义甲各方面对音色音质的影响及挑选戴义甲的注意问题
弹奏古筝,排除开弹奏者本身的技术因素,能有一副好的义甲助阵,将会令自己的弹奏生辉。义甲的大小、长短、厚薄等都可以影响到弹奏的音色。
先看大小。弹奏者选用义甲应该“量指而用”,也就是说需要看自己手指的特点来选择。古筝义甲的选戴是讲究手感的,需要找到义甲跟指肚最好的结触感觉。成人不能戴用小号、中号的义甲,首先是义甲与指肚不能很好的结合,手感差,重要的则在于不能方便触弦以获得优良的音色。儿童也尽量不要选戴成人的大号指甲,因为儿童的手指短,各个关节部位还没有发育完全,不够长,在弹奏时过大的义甲容易妨碍关节(这里指的是手指的第一小关节)的弯曲,而且弹奏出的声音也多笨重。
长短方面,则可以根据手指的粗细长短而定。比如手指粗短者,可选用略长的义甲。
至于厚薄,如果我们足够细心,就会发现厚薄不一的义甲对音色音质的影响了。一般而言,义甲偏薄者,触弦发声偏清脆单薄,而偏厚者,触弦发声相对厚重,有时也会有发闷的感觉。当然,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弹奏者个人技术方面所造成的偏差。
至于弹奏者弹筝触弦的角度、深浅、力度、弦段、发力的部位等,都是影响音色音质的主观因素了。一般而言,触弦要稍有一点点角度,这样的发音才会圆润不呆板;触弦过深会影响到触弦时所需要的爆发力,声音笨重,过浅则容易造成蹭弦,声音发虚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
作者:韩建勇,1982年生于山东阳信,17岁师从山东古琴学会会长、诸城派古琴传人高培芬学习古筝演奏;山东艺术学院期间,经常拜访山东筝派著名古筝演奏家、代表人韩庭贵先生,并受其教诲。大学四年中,学习演奏之余,潜心研究中国古筝艺术,在《民族音乐》等省级刊物共发表文论多篇,包括《谈古筝音乐的体验》、《古筝别名考与形制的历代沿革》等;现已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在《乐器》、《齐鲁艺苑》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如《古筝名曲解题与赏析1-4》连载四期、《古典到底——筝乐中寻梦》、《王昌元筝友见面会纪实》、《古筝音乐韵之探微——兼谈古筝演奏家项斯华的古筝艺术》等(均发表于《乐器》);《古筝音乐美之鉴赏》发表于《音乐周报》等。现于杭州独自运作清平乐筝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