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成功不是偶然,失败不是必然。我们都看到了成功者表面的光鲜亮丽,却没有深刻体会到他们背后所付出的加倍努力。
对于横空出世的钢琴王子李云迪,相信学琴的孩子都不陌生。通过弹奏肖邦一曲成名,而在“一曲成名”之前,是经过无数日夜的沉淀,厚积薄发成为现在的闪耀之星,这一切除了自身的努力,还要归功于他背后的铁腕女人——张小鲁。
1 为了儿子自愿当“琴童”
Raphael ,Since 1869 Italy
李云迪1岁时,张小鲁在儿子身上发现了热爱音乐的潜质。当时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为了儿子,张小鲁花了数十元钱买了一架小型手风琴,让李云迪与琴结下不解之缘。
小孩子很容易对新鲜事物“3分钟热度”,慢慢地,手风琴成了李云迪的摆设。张小鲁认为不能纵容儿子这种“3分钟热度”的行为,否则今后他将很难成为有用之材,于是决定送儿子去少年宫,让老师调教他。
李云迪学琴的少年宫距家单程就需2个小时,要转3趟车。每次上琴课李云迪都需要两个大人陪同,而其中一个人必定是妈妈。一路上,张小鲁不是背手风琴,就是背小云迪。尽管很累,但自愿当“琴童”的张小鲁乐此不疲。
最终,李云迪也以出色的成绩回报了母亲。5岁那年,他便获得重庆市少儿手风琴比赛第一名。后来,他又获得四川省少儿手风琴比赛第一名。
李云迪7岁时,初步了解到钢琴在表现音乐方面更有宽阔空间的张小鲁,经深思熟虑后,决定让小云迪转学钢琴。为了让儿子准时学琴,张小鲁每天保证在晚上6点开饭,7点准时让儿子练琴,并一直陪他练到10点钟。每天总是提前10分钟先坐到琴旁,一直陪儿子到练习结束。
2 自己成为钢琴班辅导员
Raphael ,Since 1869 Italy
令张小鲁倍感安慰的是,此时此刻的李云迪开始展露出卓越的音乐天赋。在重庆市少年宫刚刚学了3个月的钢琴就得到老师这样的评价:“这孩子领悟能力太强了,我都没法再教他了。”再换老师,得到的回答依然如此。后来经朋友介绍,李云迪于1991年投到了四川省音乐学院附中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的名下。1995年,但教授应邀到深圳艺术学校任教,李云迪是跟是留关系到了整个家庭的变动。
为了李云迪的前途,张小鲁毅然辞去工作,专门跟到深圳陪读,从此就没再找过工作。她说:“我把陪儿子练琴当成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追求。”李云迪的整个音乐生涯里,自始至终都有张小鲁的陪伴,陪他一起上课,一起练琴,然后决定他应该怎么做。等到儿子成为钢琴家,张小鲁的钢琴教育也达到了授课水平。
早在李云迪入读深圳艺术学校时,张小鲁就被聘为钢琴班的辅导员,带着四五个学生。从一个不知道钢琴有多少琴键的人,到成为精通钢琴理论知识的专家。
谈到培养孩子的成功经验,张小鲁笑言她只是比其他母亲更主张坚持,不轻言放弃。“坚持,其实也是考验母亲的毅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就看家长怎么去发掘,怎么去引导。如果家长把孩子的潜能都挖掘出来了,那所有的孩子都是人才!”
3 有些事情是不能妥协的
Raphael ,Since 1869 Italy
1994年,12岁的李云迪决定报考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为了准备川音的入学考试,张小鲁请了半年假陪儿子到成都备考。临近考试阶段,李云迪每天在家练琴十几个小时,连最爱看的动画片这点娱乐也被母亲终止了。
有一次张小鲁外出办事,忘了带东西就返回家中,走在楼道里却没像往常一样听到钢琴声。进家门后张小鲁一摸电视机,是热的,就知道儿子偷看电视了。气愤儿子不争气,盛怒之下的张小鲁直接把电视机搬走了,让苦苦哀求、哭着认错的李云迪哭了整整3天。“这件事的确给云迪带来很大的伤害。”张小鲁感慨自己是不折不扣的“铁腕母亲”。然而对于自己的严格,张小鲁这样解释:“对许多学钢琴的孩子来说,往往家长的毅力就是孩子的毅力。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对得起自己付出的一切。当然,我必须要强调一点,就是云迪对钢琴抱有浓厚的兴趣,他爱钢琴,只要看到有钢琴,无论在哪里,得到人家允许后都要上琴弹奏。”
有一次周末,家里要来亲戚,李云迪一听便高兴了,认为自己“今天不用练琴”。然而张小鲁再一次严肃地要求儿子:“定下的事情一定要做,不能轻易改变。”张小鲁为儿子找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活动时间往后推,云迪提前一小时开始练琴。练琴后,李云迪也能高高兴兴地和家人玩了。
在张小鲁看来,和所有的小孩一样,云迪需要大人的随时提醒。“有些事情是不能妥协的,否则一旦孩子形成了习惯,有些毛病就不容易改了。”李云迪也很理解妈妈,说:“其实我妈管得对,只要我完成了每天正常的学习任务,看电视、打乒乓球这些我喜欢的事情,我妈从来不干涉我。”
尽管必须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李云迪的童年仍然充满了快乐。每个周末,他通常一天只练2个小时的琴,然后就在父母带领下到公园或亲朋好友家玩耍。通过对儿子这样严格的要求,母亲的专注教会了孩子专注,母亲的执著也教会了孩子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