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f小调,3/4拍,奏鸣曲式。主部的开篇就是强有力的八度音程,勃拉姆斯的钢琴奏鸣曲开篇都是以八度和弦为第一个音,这是他奏鸣曲的特点之一。他擅长用八度音程或和弦来营造交响乐般的宏伟效果。主部的主题由F和弦开始不断地向高音区上升,像是一种坚韧的力量,像一棵大树迎着风雨积极向上地生长,直到看见太阳。气势磅礴、雄伟壮阔。在第7小节开始力量突然变得非常弱,像是沉积力量等待下一次的爆发,第7-16小节左手始终在重复三连音的节奏,这是主部的第二主题。这种节奏型在音乐当中非常有推动力,听起来就有心情慢慢澎湃的感受。右手的旋律像是犹豫的情绪在慢慢坚定,在三连音的催促下终于从纠结走向了豁然开朗。连接部运用了主部主题的音乐动机材料,力量开始变得非常强大。由连接部进入副部主题,优美且安静,这是非常唯美的一段旋律,仿佛在美妙的梦境中与主部的旋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左手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像是竖琴一样在轻轻拨动音符,带动着右手如歌般的旋律。接着是展开部、再现部,最后的结束部,调性结束在F大调。从小调开始,用大调结束,也是勃拉姆斯奏鸣曲的特征之一。
第二乐章,轻快的行板,降A大调开始、降B大调结束,2/4拍,复三部曲式(A+B+A+尾声)。这个乐章加入了诗人施泰诺的诗《年轻人的爱恋》。A段主题是由琶音上下行构成的旋律,柔和连贯、富歌唱性。B段运用了新的主题材料,4/16拍,降D大调开始。这段旋律非常静谧优美,像是一位少女穿着新裙子为心上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非常有意境,适合闭眼聆听。在热情洋溢过后,主题又回到A1段,最后进入尾声。尾声部分非常庞大,是全曲最具有强烈色彩的部分,也是最崇高的部分,力度渐强,旋律声部也越来越有激情,最后在辉煌的和弦中结束。
第三乐章,诱惑力的快板,f小调,3/4拍,谐谑曲,复三部曲式(A+B+A)。这个乐章具有很强的动力,还有类似于华丽圆舞曲的性质。A段给人以华丽高贵的感觉,旋律带有一丝活泼。B段从降D大调开始,音乐变得非常神圣,像是众人合唱赞歌一样,优美又庄重。随后音乐随着伴奏织体的变化开始变得活泼起来,渐渐恢复A段的音乐风格,直至A段结束。
第四乐章,速度行板,降b小调,2/4拍,幕间曲,单二部并列曲式。这个乐章勃拉姆斯加了个名字叫“回眸”。旋律灵感来源于施特劳的一首诗歌。这个乐章非常短小,A段由弱奏开始,音色如同月光一样洒下大地,有温暖静谧的气氛。B段伴奏织体由三连音变为五连音,开始很弱,中间突强,随后力度越来越弱,直至结束。
第五乐章,有节制的、速度自由的快板,f小调,6/8拍,回旋曲式(A+B+连接+C+A1+D+连接+A2+D2+尾声),结构非常庞大,篇幅较长。这是整部作品的终曲,也是最为辉煌华丽的一个乐章。A段从弱起开始,逐渐变强,在一连串十六分音符的回旋式下行,倾泻而下,越来越弱直至结束。B段采用新的主题旋律,非常优美,像一个姑娘在春风里,坐在海边望着海里的波浪,使人的内心一下就变得宁静起来。中间力度变强,情绪越来越激动,然后稍稍平缓,如此反复几次。连接采用A段的主题材料,自然地进入C段。C段转为D大调,非常轻盈,像是精灵在自由地来回穿梭。声音越来越轻,直至停止,仿佛穿梭的小精灵飘到远处看不见了。然后主题旋律又回到A1段。D段变为降D大调,旋律感觉就像正在缓缓升起的太阳,安静而庄严、温暖而柔和。渐渐力度增强,越来越强,好像太阳已经升上天空,慢慢地阳光洒满了大地,到处都充满了生机。连接采用A段材料变化而成,接入A2段。A2段的主题材料很明显是A段主题,但是在和声色彩上更为丰富一些。进入D2段,主题旋律更加朝气蓬勃,音乐逐渐达到全曲高潮,非常壮阔、热情狂放,华丽的音符将乐曲带入尾声部分。尾声采用A段主题材料,乐曲达到辉煌的极点,声音饱满有力,最后在和弦越来越强的力度中,华丽地结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