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外教育钢琴教学中,教学对象大部分都是儿童。因为年龄小、心理发育并不完全,所以儿童钢琴教学在校外艺术教育中就显得尤为特殊和重要。近几年,家长们不断加深了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纷纷让孩子学起了钢琴。校外艺术钢琴教育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尤其以教育观念及教育方法为根本问题之所在。
一、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学钢琴的法宝,是取得事半功倍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动力。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大量教学实践也表明:兴趣因素在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其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促进学生学好钢琴的重要保证,也是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孩子的好奇心是有限度的,且不稳定又很容易转移或消失,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包含很多机械性、单纯技术性的内容,比较枯燥,久而久之必然会令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运用压力逼孩子学习,结果肯定适得其反,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做以下几点尝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儿童钢琴学习中,应该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他们,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其中。儿童最喜欢听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在接触一首新作品时,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或者故事把乐曲的内容或情景讲述给他们,也可以借用图画的方式描述音乐形象。例如:如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第一册中《火车》这一课时,第一乐句两个四分音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火车开动时沉重缓慢,后面二分音符及四分音符描述了火车越开越快,越走越远的形象。这样学生很快就被吸引到教学中来,激发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学习之门已悄然打开。
2、采用激励、鼓舞的方法培养、保持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次成功的体验,会十倍百倍地增强其自信心,将会激起他期盼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的强烈愿望。正如有人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所以,我坚信任何一个孩子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只要在练习的阶段有了点滴的进步,达到了预设的要求,老师就不该“吝啬”,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可以用打分或者贴五角星的方式让孩子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要让他们知道学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批评与表扬的尺度,不能一味“讨好”学生,过分地表扬孩子会让孩子误认为表扬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得到,长期以往,表扬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和功效。
3、教师要轻言语、重示范。示范是一种直观教学法,是钢琴教学中必备教学法之一,它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直观性等特点,其作用和效果十分显著。孩子具有超强的模仿能力,很多专业性的问题很难用言语向孩子表达,如果语言过分深奥专业,轻则无效果,重则扼杀了孩子的兴趣。好的示范胜过重复性的讲解,语言不能表达之处正是音乐表达的开始,高层次的教学正是通过声音用心灵传授的。用音乐本身讲话,是最直接的启发式教学,出色的示范能使人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感觉,得到心领神会的感受。再者,示范能使学生对教师更加钦佩与信任,这种感情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使他们更加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示范反映出教师的专业水平、艺术修养,体现出教师的个人气质与感召力。教师的示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提高示范水平,教师平时就要以一个好的演奏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经常登台演奏,并且将技术与音乐、心理的调整、肢体语言的运用等亲身经验告诉学生,与学生共同进步,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
4、注重实践,积累信心。平时的练琴状态直接影响着表演的水平,如果平时锻炼机会少,心理素质差,那么上台表演必然会紧张害怕,轻则断奏,漏音,重则忘谱。孩子的心灵都是脆弱的,如果屡次受挫必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损,从而畏惧弹奏,畏惧表演。平时,教师就要嘱咐学生把每一次回课当作一次登台表演,实践次数多了,准备充分了,那么信心自然就充足了。另外,还可以举办钢琴观摩或小型音乐会,让缺少兴趣的孩子观摩年龄相近的孩子弹琴,产生竞争意识,这也可以转化成练琴的动力和兴趣。
5、练琴习惯养成要从小培养。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个练习计划表,这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另外要提醒家长,在孩子练琴的过程中,切不可因为孩子的过失而打击孩子练琴的积极性。如果发现孩子有不正确的地方要委婉地指出,不能挫伤孩子自尊心。
二、因材施教
校外教育是一个面向全体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阵地。每个少年儿童都应该在这片土壤上得到最大的发展,教师要发挥很好的主导作用。因材施教向来是钢琴艺术教育中的一个特殊方法,教育者首先应该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尽可能开启学生的自然天赋,为学生今后的独立创作奠定基础。检验教师的工作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准则就是看他是否能够渗透性地了解学生的品格特征、音乐天赋和其他特点等。在极为复杂和多侧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的主要方针、课堂教学的巧妙安排、学生演奏曲目的合理选择、对每个学生进行知道的不同形式等,这些都是来自教师对学生自然天赋及其发展特点的充分理解。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创设不同的情景,要注意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拥抱成功的甜果,获得成功的满足。要让每个幼儿都能通过教师的指导下获得进步,而不能循规蹈矩,生搬硬套,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评价中要注意对儿童进行纵向比较,语言和蔼、亲切。否则,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就很难树立自信心。钢琴教师要从儿童的整体发展来对待儿童钢琴教育,不能就是为了自己培养出“尖子”生而不顾其它。要能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尤其对学琴天赋一般的学生要加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提出合理要求,低起点,小跨步,哪怕一小点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逐步扶持他们向上攀登,让他们从进步的喜悦中产生“我还行!”“我能行!”“我能成功!”的心态,从而向前迈出更自信,更勇敢的脚步,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另外,教师对学生始终如一的严格要求决不应成为压制学生自由的手段,特别是不应成为地址他们对音乐作品的自由理解和诠释的桎梏。音乐天赋一般的学生同样有对音乐学习的态度,起初他们的这种态度并没有立即以完美的形式得以表现,而只是对某些作品中的个别片段表现出较为独特的见解,教师应该呵护和鼓励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帮助他们产生并形成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力和合乎逻辑的思维能力。不仅如此,当学生已经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逻辑思维之后,仍然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对学生进行知道时的分寸,依然要谨慎从事。苏联注明音乐学家和教育家列夫。马泽尔一直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个性表现依然应该保持“客观艺术形象”的特点,否则,很容易产生一种庸俗的品味,即任何一种艺术都不允许出现的低俗品味,这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点过程中绝对几位的一种品味。因此教师应该在支持学生积极演奏精神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艺术、音乐和演奏艺术的逻辑思维。
三、想象力的培养
世界著名钢琴家露兰•史兰倩丝卡回忆童年学琴记忆说,每一次还课后老师总喜欢讲一些希腊故事给她听;世界最年轻的华裔大提琴家王健说他年幼时,每次练完大提琴后喜欢阅读各种儿童连环画。由于这些大师善于借助课余休闲活动放松大脑与机体,使心境获得愉悦,从而打开他们具有想象的幼小心扉,迈入虚拟又无限广阔的想象世界,因此,他们的演奏获得很高的赞誉。实践证明,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越强,其对音乐的理解越深刻,表现力越强。
钢琴虽是一门抽象的艺术,但还是能通过乐曲中的音符向人们传递和谐而愉悦的信息。学生可利用钢琴乐曲的音符和乐句走向的各种组合,结合自己内心的想象,把他们转变为美妙的声响。由此推理,在钢琴学习与练习中能感受到直观性的感受是从眼、耳等感官为基础的,教师应因势利导采取恰当的弹奏示范动作及有生动情趣的肢体语言进行引导,并能准确的讲解钢琴乐曲所要表示的形象及技术,学生对掌握所练习钢琴内容感到容易了,便会对学习钢琴产生浓厚兴趣。
四、音乐表现和音乐情感的培养
2、音乐情感
情感,笼统说就是喜、怒、哀、乐之类的心情。作曲家将各种各样的感情经
过集中、提炼、升华并凝聚到乐曲之中,就成为了音乐的情感。我们想要了解一首作品表达的音乐情感,首先要了解它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分析讲解给学生听。学生的感受也必须用心体会,只有心里感受到,才能够真正的表达出来。所谓“乐由心生”也是这个道理。对于幼儿习琴者来说,音乐情感是要慢慢培养的,要让他们尽可能多的聆听优秀的钢琴演奏,从中得到启发;要让他们进行情感训练,比如讲一段故事,听完让他们叙述心中的感受;要多让他们接触其它音乐表演艺术和其它艺术形式,锻炼他们对音乐情感的多种认识。
五、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给学生一首新的视奏乐曲时,让学生用学会的视奏学习方法进行视奏。如先看清谱号、调号、拍号、表情术语和演奏记号、指法等,弹奏时慢练,眼睛走在手的前面等方法。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既完成了具体的教学任务,又使学生掌握了视奏的学习方法,使“方法”及时得到应用。
为了保证能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渗透基本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备课的时候就考虑这样一些问题。学生在学习课堂教学内容时需要哪些学习方法?在这些学习方法中,哪些学习方法是学生已掌握了的? 应该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弹奏的技能,而且还掌握和应用基本的钢琴学习方法。
有的学生家长,上课时是从不缺席的“书童”,回到家是耐心的“陪练者”,而他们对孩子的辅导却不尽人意。他们在孩子练琴时不停地提示孩子。“要高抬指。手臂要放松。手腕太高了。手腕太低了。错音了。节奏太快了。速度太慢了! ”等等,他们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陪着孩子练琴,一点点地看着孩子“进步”,但是却没有看到,他们的孩子在这种“陪练”方式的督导下,失去了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更不要说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了。结果是,学生一离开“陪练”就坐不住,就不安心,读谱不认真,错音听不出来,对音乐没有感受,曲子一遍遍从头到尾机械地过,错音、错指、音乐表情术语,都要别人帮他找,自己不会听。这些孩子练琴的目的,似乎只是为了完成别人(教师、家长)的各种要求,为家长而练,为教师而弹,毫无主动性、积极性可言。所以,孩子学琴,必须用“耳朵”去听,用“心”去学,家长、教师、陪练者都代替不了学生,代替不了学生练琴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对学习的兴趣。
六、音乐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认为,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强调的正是这点。教师应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作品的思想,启发创造性思维,运用联想、想象来建立音乐形象。然后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弹奏,创造出自己的风格特点。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学琴功利性较强,盲目追求考级。有些教师教学中只刻意追求手指的力度,曲子的速度,而忽视了乐曲的风格、表情,导致学生弹奏得空洞、死板,没有音乐感和节奏感。所以弹奏时要让孩子们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是一样的,有长句也有短句,有活泼的、优美的、诙谐的等等。每个音符都具有它的涵义,不可轻易弹奏。例如:弹奏《布谷鸟》的时候,可以想象布谷鸟歌唱时候的神态,模仿它的音色,这样弹奏出来的乐曲肯定会栩栩如生;弹奏《青蛙合唱》这首乐曲时,可以把它想象成青蛙爸爸和小青蛙的形象,表现青蛙爸爸的时候声音比较结实有力,表现小青蛙形象时,比较轻巧活泼、可爱,经过想象创造后的音乐,学生肯定弹奏起来肯定比较生动、有趣。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有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随着校外艺术的发展,儿童钢琴教育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重视。钢琴训练能促进儿童大脑更好的发育;钢琴训练能培养儿童坚强的毅力。儿童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克服困难的过程,他们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需要勤奋苦练,在克服每个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儿童顽强的性格,增强儿童的自信心。钢琴训练能增强儿童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日本的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学过音乐的孩子,是最聪慧、最敏感、最善解人意的孩子,比起那些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孩子来说,这样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让我们每一位教师不要把教琴当成是压力和任务,而应该把它当作开启孩子心智大门的金钥匙,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学琴,快乐成长,快乐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