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8 in G, Op.30 No.3 - 1. Allegro assai,Gidon Kremer/Martha Argerich - Beethoven: Violin Sonatas Nos.6-8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8 in G, Op.30 No.3 - 2. Tempo di minuetto, ma molto moderato e grazioso,Gidon Kremer/Martha Argerich - Beethoven: Violin Sonatas Nos.6-8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8 in G, Op.30 No.3 - 3. Allegro vivace,Gidon Kremer/Martha Argerich - Beethoven: Violin Sonatas Nos.6-8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高潮处理手法研究
导读:在奏鸣曲式的高潮处理方面,贝多芬运用了丰富的高潮处理手法,继而使乐曲拥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因此,本文对模进手法、节奏变化技术手段、改变音力度的手法和变化音区的手法这几种高潮处理手法进行了分析,以便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高潮处理手法展开研究。
01
模进手法的运用
模进手法,就是在音调之间的音程结构和乐曲的节奏组合关系得以保持的情况,通过将高音位置整体移动而产生模拟原旋律的“新”旋律的一种手法。在奏鸣曲式中,可以采用模进手法推动主题动机的发展,继而使乐曲获得达到高潮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完成对模进音程的自由处理,继而使动机产生模进变化。而这些对动机的自由处理,则可以被看作是高潮处理的一种手法。贝多芬常常将模进手法应用在奏鸣曲式写作中,继而成为创造戏剧性高潮的有效手段。随着音调的上升,模进手法将与作曲技法相结合,继而使音调按照螺旋形递升。在这样的手法下,曲式则可以达到高潮。分析贝多芬奏鸣曲的曲式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个曲式乐章中都使用了模进手法完成高潮的处理。通过加强音响和扩大音区,则可以使高潮获得应有的情感升华。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21 in C, Op.53 -"Waldstein" - 1. Allegro con brio,Vladimir Ashkenazy - Beethoven: Piano Sonatas Nos.14, 21 & 23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21 in C, Op.53 -"Waldstein" - 2. Introduzione (Adagio molto),Vladimir Ashkenazy - Beethoven: Piano Sonatas Nos.14, 21 & 23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21 in C, Op.53 -"Waldstein" - 3. Rondo (Allegretto moderato - Prestissimo),Vladimir Ashkenazy - Beethoven: Piano Sonatas Nos.14, 21 & 23
02
节奏变化技术手段的运用
在奏鸣曲曲式中,贝多芬常常利用节奏的变化手段来处理高潮。首先,曲式的节奏呈现出逐渐紧凑的特点。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音乐将从长音值过渡到短音值,继而加快音乐的发展速度。但需要注意是,高潮点并不是短音值,而是具有较长时值的音。因为,高潮是音乐发展最显著的地方,需要利用长音显示其重要性。在奏鸣曲中,贝多芬常利用节奏的拉伸达到音乐的高潮,继而使整个音乐的节奏呈现出先短促后放宽的发展趋势。其次,利用切分节奏的手段处理奏鸣曲创作的高潮部分。切分节奏,就是将前一拍的强音转移到后一拍的弱音上,从而使节拍的强弱律动性遭到破坏,继而增强乐曲的紧张度。同时,因切分造成的节奏不稳定,将使乐曲旋律更加连贯。再者,在贝多芬奏鸣曲中,贝多芬也常常利用加快节奏、缩紧节奏、扩大节奏和重复某个节奏的方式处理乐曲的高潮[1]。而这些节奏变化技法的运用,则可以为乐曲营造动力性紧张效果。通过节拍的突然变换,可以造成节奏之间的矛盾冲突,继而将乐曲推向高潮。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中,常常利用“离调”的方式完成节奏的变换,继而使乐曲的高潮发展得到推动。
03
改变音力度的手法的运用
在音乐表现上,音的力度越大意味着音乐的紧张性越强。所以,随着音的力度的减小,音乐的紧张性也将随之减小。而音乐的高潮部分,往往都处在最高音区。所以,随着高潮音乐的上涨,音乐的紧张度也将随着增长。而随着高潮的下落,音乐的紧张度也将随之减小。在钢琴奏鸣曲中,贝多芬对音的力度的处理十分重视。所以,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中,音乐的强烈变化较为强烈,音的强弱反差也较大。通频繁地使用突然的强音和突然的弱音,使得奏鸣曲的音乐更加细腻,乐曲的高潮幅度也更加巨大。在强音弱音的转换方面,贝多芬创造出了强弱音高潮法,就是在音的力度逐渐加强至顶点时,突然使音的强度减弱,继而使音乐的紧张感得以突显出来。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31 in A flat, Op.110 - 1. Moderato cantabile molto espressivo,Claudio Arrau - Beethoven: The Late Piano Sonatas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31 in A flat, Op.110 - 2. Allegro molto,Claudio Arrau - Beethoven: The Late Piano Sonatas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31 in A flat, Op.110 - 3. Adagio ma non troppo,Claudio Arrau - Beethoven: The Late Piano Sonatas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31 in A flat, Op.110 - 4. Fuga (Allegro ma non troppo),Claudio Arrau - Beethoven: The Late Piano Sonatas
04
变化音区的手法的运用
变化音区手法的运用,就是利用高低音的不同色彩所带来的不同感觉。在音区的划分方面,只有音色相似的领接音才会被划分在一起。所以,在音区较高的情况下,音色将较亮。而在音区较低的情况下,音色也较为暗淡。而这样的色彩变化,则将使音乐的形象和情绪发生改变。在音乐高潮出现时,音调将会得到不断的上升[2]。而在其他因素的共同配合下,乐曲的紧张度也将随之增长。所以,为了使音乐到达高潮,作曲家往往会采用高低音区两级扩展的方式增加音乐的气势。而在奏鸣曲曲式中,贝多芬也利用了变化音区的手法处理乐曲的高潮,继而形成了别样的作曲风格。通过分析奏鸣曲曲式高潮可以发现,贝多芬使左手按照半音关系向低音发展,而右手则向高音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音乐的走势开始向高低音区两极扩展,继而使音乐的紧张度得到增强,而乐曲的紧张度的凝集点都处在高音区中,所以音乐的情感升华也将在这一区间。最终,伴随着音乐力度的不断加强,音乐的高潮则将在期盼中到来。
总之,在钢琴奏鸣曲曲式的高潮处理方面,贝多芬运用了丰富的技术手段。从这些高潮处理手法的分析上来看,贝多芬在对古典主义作曲技法进行继承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作曲技法的创新。因此,在学习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曲式的高潮处理手法时,也应该发扬贝多芬的创作精神,继而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钢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