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为蕙,美籍华人钢琴家、茅以升孙女,出生于上海。1978年参加了影片《从奴隶到将军》的演出。曾是电影《巴山夜雨》中小娟子的扮演者,中国首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的获得者。十六岁赴美留学,最终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这个当年银幕上的小女孩,已成为一名饮誉世界乐坛的钢琴家。
著名钢琴家,昔日童星,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的孙女。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爱好文艺,曾在上海音协举办的儿童音乐会上表演钢琴独奏巴赫和莫扎特的作品而获奖。
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二年级,每年参加拍摄一部电影,先后有《从奴隶到将军》、《等到满山红叶时》、《巴山夜雨》、《绝代名姬》等,特别是在她在《巴山夜雨》中饰诗人秋石的女儿小娟子——一双聪敏机灵的大眼睛,丰富的内心活动,把一个倍受艰辛、孓然寻父的孩子心灵,准确动人地表达了出来,以此精湛的表演,她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人物生平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20多年前,电影《巴山夜雨》曾让无数电影院爆棚,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也让大家记住了片中长着一双大眼睛的女孩“小娟子”——茅为蕙。
如今,那个6岁的小女孩已是著名旅美钢琴家、南加州大学教授。眼前的茅为蕙一袭黑衣打扮,一双极具灵性的大眼睛,透着艺术家的光亮……岁月和音乐把红透上世纪80年代的著名童星浸润得成熟、优雅而大气。
茅为蕙是“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的孙女,父亲是小提琴家母亲是钢琴老师。她3岁时学拉小提琴,后来改学钢琴。
“5岁那年,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摄影师曹威业到我的邻居家串门,在书桌玻璃板底下看到了我的照片,发现我和电影女主角张金玲有着一双同样的大眼睛,便向我父母提出让我在电影里演一个角色,父母答应了。”茅为蕙的第一个角色是父母怀里的孩子,只要拼命哭,没有一句台词,但很多工作人员都记住了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
一年后,导演吴贻弓找到茅为蕙,希望她在新片里演一个小女孩——这部电影便是《巴山夜雨》。茅为蕙把一个生活艰辛、孤身寻父的幼小孩子表达得富有层次,感人至深,因此获得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多年过去了,影迷依然没有忘记当年的“小娟子”:“每次在国内演出,总会有老观众跑来请我签名,他们手里拿的不是我的节目册或是唱片,而是当年《大众电影》上我的照片和《巴山夜雨》的海报、月份牌。有一次我演出结束,竟然有个6岁的小孩拿着《大众电影》跑来签名,说是他妈妈叫他来的。”茅为蕙激动得真不知说什么才好。
《巴山夜雨》成为茅为蕙的幸福记忆,央视《流金岁月》曾做了一期《巴山夜雨》的专题节目,茅为蕙应邀参加,和多年未见的李志舆、张瑜、欧阳儒秋等见面。影片里,茅为蕙与李志舆扮演的是一对父女。因《巴山夜雨》结下的特殊缘分,她一直叫李志舆爸爸,每次回国都要和“爸爸”联系。
如今提起当年童星的这段经历,茅为蕙认为这是人生很有意思的插曲,为她日后登台演奏不怯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钢琴事业
对于茅为蕙来说,电影生涯注定只是生活中的插曲。1983年,茅为蕙从100多位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小的孩子里脱颖而出,成为10位幸运者之一。到校报到那天,老师很严肃地对她说:“今后你不能再去拍电影,因为频繁参加外景拍摄会耽误你的学业。”就这样,茅为蕙童年时期的电影“小明星”经历到此戛然而止。
“我从小就认为自己应该是一个钢琴家,拍电影只是一个业余爱好。”从4岁开始,她每天都要练习4小时钢琴,考取上音附小之后,练琴的时间猛增到8个小时——一年里只有两个日子可以不用练琴,那就是她的生日和大年初一。即使在拍摄《巴山夜雨》的两个月里,身为钢琴教师的母亲一直陪在茅为蕙身边,她用白纸板剪出带有四个八度的“纸钢琴”让女儿练习指法;也正是在三峡的那段日子,茅为蕙养成了看乐谱的习惯,至今依然如此。
茅为蕙说小时候自己只是坐得住,对钢琴感觉不讨厌但也谈不上喜欢。直到14岁那年,一次特别的演出使她真的爱上了钢琴。1988年,茅为蕙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电影童星,在日本著名指挥家福村芳一的指挥下,和上海交响乐团作了首场演出,曲目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这对一位年仅14岁的少女来讲,十分难能可贵。“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乐队的契合观众的共鸣让我第一次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茅为蕙自豪地说。
自此,她不仅是得过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的著名童星,更被认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少年钢琴演奏才女。
为了追求钢琴演奏事业的发展,16岁的茅为蕙赴美留学,家里刻意不给她汇钱,要她学着自己长大。不再是走红的童星不再是受宠的公主,最初她和所有留学生一样,周末去餐厅端盘子挣生活费。一切,虽辛苦但自然地适应下来,她年年获得全额奖学金,最终获得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自2002年至今,她任教于美国南加州大学钢琴系。
茅为蕙在不断获得国际比赛大奖的同时,每年在欧美及亚洲地区举办近60场音乐会,和众多世界一流的著名乐团合作。基于热爱音乐的天性,对技艺的刻苦钻研,对东西方文化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童年拍电影积存的戏剧表演经验,她在钢琴演奏中表现出的戏剧性和抒情性受到世界各国听众和音乐评论家的广泛赞赏。美国的评论家们称赞她的演奏“再度点燃了浪漫时期钢琴技巧的光辉”、“可以把任何作品提升到登峰造极的境地”。1999年,茅为蕙被列入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施坦威艺术家行列。对一位年轻的钢琴家来说,这是一项不可多得的殊荣。
如今,茅为蕙的第一张专辑《无词浪漫曲》也出版发行了,这是她多年心血的结晶,甚至在选曲上都颇具匠心:既不为人们所知又易于接受,彰显了她独特的个性。专辑封面的题字是她父亲用毛笔精心设计的,对此,茅为蕙感动不已。
相关信息
茅为蕙说,最近几年她经常回中国演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和世界接轨,中国普通老百姓对音乐的选择正在多样化,对古典音乐由不懂到懂,从不了解转向熟悉,对于老百姓来说,听音乐会不再是奢侈的享受了。
最让茅为蕙感到震撼的是,无论她走到中国的哪个城市,都有众多热衷于钢琴学习的家长和孩子,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不曾有过的。茅为蕙说,这些孩子将来从事音乐工作的人虽然不会很多,但通过学习钢琴演奏达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对于他们来说,将会受益终生。
“通过音乐会,我感受到了国内观众聆听音乐时的感动和幸福。我和其他国外的钢琴家们都认为,古典音乐在中国最有市场潜力。”谈到中国音乐家在海外的发展状况,作为教授的茅为蕙无比自豪:“在世界著名的各大音乐比赛中,我发现很多参赛者看到东方人的名字都会产生无形的压力。这一方面是由于东方人的勤奋努力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在对音乐的理解方面,东方人含蓄细腻的文化背景,很有帮助。
茅为蕙希望中国人在作曲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能够有所发展。
“毕竟,作曲人才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古典音乐方面地位的重要标志。”茅为蕙意味深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