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沃·波格莱里奇1958年出生于贝尔格莱德。他7岁时开始学习钢琴,12岁时赴莫斯科求学,先后就读于莫斯科中央音乐学院及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从1976年开始,他开始跟随著名钢琴家、教育家爱莉莎·克扎拉兹系统学习,并在1980年和老师结婚,这段婚姻以后者在1996年英年早逝而告终止。波格莱里奇于1978年赢得了在意大利特尔尼省举办的卡萨格兰德钢琴比赛,1980年又赢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音乐比赛冠军;但真正使他蜚声世界的却是一场他并未赢得的比赛:1980年,他入围了在华沙举办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第三轮被淘汰的结局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使得整个音乐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位钢琴家。
自从1981年在纽约卡耐基音乐厅首次举办独奏音乐会之后,波格莱里奇在世界上所有顶级音乐厅的演出均引发强烈反响,包括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南美洲和以色列等。许多著名乐团争相向他发出希望合作的邀请函,其中包括了柏林爱乐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伦敦的所有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等。无论波格莱里奇于何时何地演出,他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诠释均彰显出他独一无二的天分以及智慧。《纽约时报》曾评论道:“他以独特的情感和表现力精准地演奏每个音符。他只有独自一人,却像一整支交响乐团。”
波格莱里奇以支持年轻音乐家的方式回馈社会。1986年,他在克罗地亚创立了一个致力于为年轻艺术家提供出国深造奖学金的基金会。从1989年起,一年一度的波格莱里奇音乐节在沃里斯霍芬湖举办,这个音乐节的宗旨是帮助前途无量的年轻音乐家们在事业的起步期获得与名家同台演奏的机会。1993年,波格莱里奇钢琴比赛在美国加州首度举办。
1994年波格莱里奇在萨拉热窝建立基金会,将善款用于建造一所医院,向当地居民提供医疗照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慷慨援助下,他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安排了大量的慈善义演。波格莱里奇曾多次举办慈善音乐会,其票款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了红十字会、萨拉热窝城市重建、癌症及多发性硬化症研究等。1988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亲善大使”称号。
波格莱里奇在1982年成为德意志留声机唱片的专属艺术家,为该厂牌录制了超过15张专辑,包括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巴赫的钢琴组曲、李斯特和斯克里亚宾的钢琴奏鸣曲以及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等。他的最近一张专辑发行于2002年,曲目是肖邦的第二钢琴奏鸣曲、拉威尔的《夜之幽灵》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六号钢琴奏鸣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