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背景】
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陆修棠( 1911--1966)创作过不少二胡曲。其代表作,也是他的处女作《怀乡行》写于1936年秋。作者从江南民间音乐中汲取素材养料,并赋以气韵生动的音乐语汇和可解性较强的时代气息,借助古诗词中的形象思维,表达了作者抗日战争期间流亡重庆时的思乡之情。乐曲风格古朴,委婉,情感深沉真切,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该岛的各乐段原有小标题:(引子)游子羁感;1)家心咏叹;(2)土风咏罢感凄零;(3)更深情。50年代中期再版时,剔去小标题并对个别小节稍加了修正。
【乐曲结构】
《怀乡行》为五声性七声G宫D微调式,由引子及慢板.快板.慢板三部分组或。
引子具有“散起”的性质,旋律环绕以商音“2”为轴心的长音平稳展开,描绘出辗转徘徊的孤寂感。主题从第13小节开始,运用“顶真格"的连接方式,具有柔嫔缠绵的陈述风格。从q式上看,开始乐句具有明显的C宫D微调式特征,而主题陈述部分则用“清角为宫”的手法,转向了下属调(C宫)方向,从亦使“思乡”内容表现得更深沉,也使主题更显幽雅古朴。切分节奏的连续运用(见第20小节) ,产生极不稳定的律动感,而使音乐极富动为感。
第二乐段的旋律来自主题,音乐采用主题音调自由模进的方法展开,节奏上则以前密后疏的组合,使旋律更具动力。音乐借用古筝的表现手法,用问音重复式的连接,使音乐具有奔泻不息的动感,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国破家亡.飘泊流亡生活的悲愤情绪。乐曲的高潮(第60小节)由微音“5“两次上行大跳形成,角音"3”和变宫“7”对乐句悲恸情绪的体现起到强化作用,是形成高潮乐句的特性音。第三乐段中,主题旋律的出现具有一定程度的再现性,但在音乐情绪上仍是第二乐段的延续,整个旋律表现了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情感,强人泪下。全曲以沉思回忆的感情开始,末乐段在悲愤怀念交织的情绪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