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是我国弓弦乐器即胡琴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经历了从少数民族乐器或外来乐器到奚琴(弓弦乐器)到胡琴(民族弓弦乐器)再到二胡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胡琴源自我国河北承德等地的少数民族及胡族,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乐器,就为胡乐及胡琴或南胡。胡琴最早发源在唐朝,诗人岑参在诗中云:“中军制酒饮旧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陈杨乐书写道,唐文宗庙里有个女伶,名曰:郑中丞,善弹胡琴,说明胡琴在早期是弹奏的,“胡琴铮铳指拨刺,吴娃美丽眉眼长”。在唐宋期间,胡琴主要是弹奏的。到北宋,随着发展,不断改革为拉奏。宋人陈肠在他的《乐书》中曾介绍奚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蠢,而形亦类焉,西部所好之乐也。”这说明奚琴本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所喜爱的拉弦乐器。"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这是宋代文学家、文艺理论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一首诗。诗里所说的“弯弓"不是用来射雁的,而是用来拉胡琴的。诗中所说的马尾胡琴就是指后世的那种胡琴,也就是现代二胡原来的名称。在元朝礼灭志的诗中就有记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擦之,弓之弦以马尾。"由此可见,当时的胡琴已经是卷颈龙首、马尾琴弓夹于两弦之间擦奏,并有了固定弦长的千斤,于今日的二胡已大体相同。自元代起,"胡琴"之名已被广泛运用。明代时期,是中国弓弦乐器的较快发展期。随着各民族文化交流及各地民间音乐、地方戏曲的广泛兴起,胡琴已被普遍用于各种戏曲伴奏,并在民间不断派生、演变发展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弓弦乐器。如二胡、京胡、板胡等。二胡的演变前后已有六百多年,于元朝基本定型,为拉弦乐器。到目前它已有十一个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是我国主要的拉弦乐器之一,在独奏、民族器乐合奏、歌舞和声乐伴奏以及地方戏曲、说唱音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