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滑音可分上、下两种转滑的手法,滑行的音程一般在小三度范围内,最常见的是本音下方二度音程内的回转。回转滑音时,一般虎口位置是固定在原位不能上下移动的。注:在回转滑音中,有小二度回转滑音,但回转小二度的滑音的音程并不十分严格,即不一定是小二度。
以下分别是上、下回转滑音的示例:
下回转滑音
上图为食指回转滑音例子。一般是“5”滑至下方音“4”或“#4”音,左图中示意的是小于小二度的回滑,这种小音程的回滑有强调本音(这里是“5”)的作用。在《全国二胡考级常用曲目学习辅导》教材中的《乡韵》曲中有相关的专题练习。
注:在实琴上练习“回转滑音”时,可从回滑的力度、范围和时间细心考虑。
上回转滑音
上图为无名指从本音“7”向更高音位的方向滑行,并立即回转滑行的例子,回转的速度比前者略慢一些。
二胡大小抹音练习
小提琴琴弦下方有指板,在小提琴上演奏“半音来回滑音”和“抹音”基本上没有区别;而在二胡上由于琴弦没有指板的限制,所以在二胡上的“半音来回滑”和“抹音”有所区别。另外,在二胡上单方向的抹音用得较多(向空弦音方向),类似于京胡上抹音的技法。
“抹音”有大小、强弱及单向、双向之分。以下只是从单方向、大小的角度进行“抹音”分析:
大抹音(以F调外弦为例)
一般将小三度及以上的抹音称为“大抹音”,练习时左手食指从F调的“5”音向空弦方向抹去。食指抹音的起始点就是“5”这个位置上,当抹至空弦“3”音后,食指应稍离琴弦,在实琴上要使“3”音能听到。
“5抹向3”和“5滑向3”的区别:
..在“5抹向3”过程中,起始音“5”,但它是个不稳定音,声音不一定要清晰地出现,即不一定要清晰地听到“5”音后才开始滑行。另外,起滑点的“5”音不一定是正确的“5”,它也可能是比“5”偏低的某个音。
..在“5滑向3”中,“5”和“3”音都是稳定音,一般两个音都要清晰地出现。
注:一定要在实琴上,右手弓法的配合下进行练习。
小抹音(以F调外弦为例)
小三度以下的抹音称为“小抹音”,半音音程的抹音是用得最多的一种。如左图所示,是食指向空弦方向进行小二度的抹音。同样,图中的“4”只表示滑行的开始,而不是将“4”音完整地奏出才开始滑行,它只是滑行的起点。所以左图的小二度的抹音要和半音的滑指区别开来。
注:起滑点的“4”音不一定是正确的“4”,它可能是比“4”偏高或偏低的某个音,这是和小二度滑音的根本区别。
二胡小三度滑音练习
“小三度同指滑指”在民乐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其可分为“上行小三度同指滑指”和“下行小三度同指滑指”,采用“虎口固定”和“虎口移动”两种滑指的方式。F等调常采用虎口位置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小三度的滑指。当虎口移动时,那就是常见的小三度换把滑音。
有关和换把相结合的小三度滑指方式在“换把练习”栏目中举例很多,这里不再列举。以下三例皆是“虎口固定”的形式。
空弦小三度滑指
左图是F调虎口定位在第二把位上。在空弦滑音中,在F调中用得非常普遍。在这种手指滑动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虎口位置的稳定。
谱中第一拍前半拍,由“5”音滑至空弦音“3”是属于下行的小三度滑音,第二拍前半拍与其相同;而最后半拍是由空弦音“3”滑至“5”音。整个第二拍是空弦来回小三度的滑指(上、下两个滑行的动作结合在一起)。
注:
1、谱中“3”上方的箭符是“下滑音符”,而“5”上方的箭符是“上滑音符”,注意与“上、下回转滑音符”的区别。
2、“空弦小三度滑指”和“大抹音”有所区别,具体的分析见“大小抹音”页面。
单指来回滑行
谱选自《二泉映月》第5小节。练习时左手定位在第三把位,由食指上、下慢进“小三度滑指”。在滑行过程中把位没有改变。这种滑指使旋律更加圆润。
注:在滑行时,还要注意右手换弓的平稳、圆滑,更不能有重音的痕迹,以使滑音符合乐句的要求。
小三度来回慢进滑指(连线滑指)
谱选自《梁祝》,谱中第二拍(带“*---”号处)三个音采用无名指的“连线滑指”。这种滑指和上述相类似,能使旋律圆润、流畅。
注:用音位棒练习是可以清楚地度量“小三度”的音程。在音位棒上对音程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后,再在实琴上练习滑音的演奏,逐渐控制滑音的快慢、间距,以及准确控制手指滑行中按指力度的变化。在实琴上练习时,运弓要平稳、无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