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外国现代创作技法创作的二胡作品出现,二胡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已呈现出绮丽多姿的新格局,如传统乐曲、创作乐曲、移植乐曲、运用现代创作技法的现代乐曲。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作品引领了二胡演奏艺术的时代潮流,这些形式的经典作品,促使着二胡音乐创作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也催生了二胡艺术的繁荣。但不可否认,其繁荣发展的背后,某些与当今社会民众的欣赏能力脱节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需要我们重新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当代二胡音乐作品在业内的封闭状态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不断深入,中西方音乐交流日趋频繁,在此阶段出现了新潮派的二胡音乐作品。如,1.现代创作作品:何训田的《梦四则》,谭盾的《双阙》等。这类作品的创作是成功的,但通过对乐谱进行细致的分析可见,这些音乐由于对乐队依赖性过重和可听性差而在民众中难以得到更广泛的流传。但这类作品也推动了二胡艺术的发展,虽然某些利用最现代的创作技法创作出的作品其受众颇为有限,甚至成了实验性、一次性的作品。2.移植作品:二胡移植的国外乐曲大都由小提琴曲移植而来,但由于没有“扬长避短”,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连续的快速、跳进、变化音程、复杂的节奏、复杂的调性变化,抑或无调性“新潮”之作,往往还夹杂着所能调动得起来的各式各样的噪音演奏等。对演奏者,这样的作品练习费时费事;对听众,也是难以欣赏。对于将二胡“小提琴化”的现象,何昌林先生说:“近几年,我听过许多次‘帕格尼尼式’的二胡演奏,但没有一次能使我深深感动。”①齐白石先生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豪言壮语。笔者以为,这同样适用于二胡。二胡“化”小提琴可取,但二胡“小提琴化”则亡。
二胡音乐的新作品永远跟着新鲜的技术、技巧发展而创作,从而形成二胡专业演奏者在圈内的一种竞技状态,这当然是对推动二胡演奏技术和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也忽视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艺术共存的规律,从而形成一个越来越狭小的圈子,像围城一样将广大民众越隔越远,而专业的二胡演奏者,也在自己狭小的艺术王国中拼搏得筋疲力尽。新时期,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胡音乐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
二、并入二胡流行作品的必要性
艺术为何而做?从古到今,无论在哪个艺术领域,艺术家们都对此争论不休。直到今天,在各种呼声中,我们可见形成的两大观点——为艺术而艺术,为现实而艺术。我们在分析两大派别的创作目的时不难看出:为艺术而艺术派为能创作出艺术性很高的作品而自豪;为现实而艺术派则立足现实,揭露和反映现实,与现实中的多数人志同道合,让作品与现实社会产生共鸣。然而,无论是哪一种音乐风格,要得到大众认可绝不能脱离现实,不能丢弃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背景,不能忽视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欣赏习惯。只有创作那些来源于现实而又反映现实的、能被群众接受的作品才能成功,音乐才具生命力。
二胡与多数民族器乐作品都存在着如何更好地流传,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推广普及的现状,这是由于多数器乐作品在创作时没有很好地做到艺术化与大众化的有机统一。这一现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渐突出,甚至成为民族音乐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二胡由于乐曲创作趋向于大型体裁、篇幅长,尽管这些作品艺术性高、表现力丰富、寓意深刻,但其演出往往也要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如二胡协奏曲的演奏就必须要有符合编制要求的大乐队合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这在某些场合是根本无法达到的,这也使有些作品在推广流传时有了困难。再如,而有些大型作品动辄就得二三十分钟的演奏时间,听者很容易感到听觉疲劳(有些专业人士甚至也会有如此感受),因此流传面就更窄了。所以,我们说,在二胡作品创作中,应更加注重贴近群众生活,在考虑大众欣赏口味的同时,又能引导、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做到雅俗共赏,这是二胡创作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二胡艺术创作在艺术道路上的始终追求。 http://www.erhuart.cn
二胡创作采用流行音乐的元素是一种大胆的探索与尝试。笔者认为,这种创作的选材应是那些流传广泛、内容积极向上的原创,毕竟创作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应是采用歌曲的音乐素材,经过发展、变奏等创作手法使其既保留原有旋律的风格特征,又使旋律具有二胡音乐的民族特色与艺术性。这种音乐又具有很多优点:题材贴近生活、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具有哲理性且朗朗上口、旋律优美,二胡气息浓厚,能够舒缓神经,刺激大脑皮层,进而可以使人们从紧张的精神负担中解脱出来,让人们在轻松的音乐中得到休息,提高大脑工作效率。再者,二胡流行音乐应具有时代性,符合大众审美情趣。这种创作思想也有可能不会得到二胡学者与专家的认可,甚至会遭到某种质疑。现在有些从事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的教师、学者或作曲家都有一个普遍心态,认为流行音乐的思想内容没有艺术歌曲、专业的器乐曲那样更具深度与艺术性,其实,不过是流行音乐的表达方式更通俗易懂一些。“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现代社会,当代的音乐文化必然带有当代特征,音乐文化随着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人的需要而变化发展,这本身便是一种创造,一种不脱离民族传统并以现代生活为根本的创造。”②
目前,二胡作品的创作大都是传统音乐、移植外国作品、现代音乐创作,这是二胡音乐发展的高端阶层化,而现今有一些作曲家不愿用简单的流行音乐作为素材创作,宁愿保持着高品位、纯艺术的姿态。笔者认为,二胡艺术创作的思维开阔和不保守对二胡的发展繁荣成为必须。因此,在二胡艺术发展的十字路口,灵活多变的创作方式为二胡艺术的发展另辟其径,寻找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与动力,这无疑是二胡艺术发展道路上的雪中送炭,它使二胡音乐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符合了当今大众的欣赏口味,而且也可以使大众在欣赏艺术能力方面逐步得到提高。
二胡流行音乐作品也具有音乐艺术的社会教育功能。二胡这一乐器音色委婉、动听,声色接近人声,因此深受广大民众喜爱,这是二胡艺术本身具有的一个优势条件。若加入流行元素的创作,它的教育功能可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了。比如流行歌曲《男儿当自强》《壮志在我胸》等,听众总会被歌曲的豪情万丈所打动,尤其在一个人处于情绪消沉、低落状态时,这些歌曲不由得会让人为之精神一振;还有像《让世界充满爱》《朋友》《常回家看看》这样充满温情的歌曲,总能令人感到温馨或有另外一番情愫,这容易让人更加懂得经营和珍惜世间真情。可见,二胡作品的流行元素创作,不仅具有很“通俗”的教育意义,它更为中国社会的教育重任承担起了一份义务,而这种教育功能,也将证实,流行音乐元素的加入,为二胡音乐创作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存在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只是盲目地闭关自守、与世隔绝,会使得音乐的发展失去应有的原动力。21世纪的今天,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必须创作出与现实中的多数人志同道合,能够为人民服务,能与现实社会产生共鸣的作品。二胡艺术的价值,只有被大众所欣赏、接受,才算真正得到了检验和承认,它所潜在的价值才能转化成为现实价值,这正是艺术作品创作的终极目标和最高表现。我国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张明在《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中阐述了二胡发展的三种趋势:中西交融、以中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以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以表现抽象音乐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因此,笔者认为,把以流行音乐元素创作的作品作为一种新趋势传播和发展,势在必行。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论文,课题编号:09C044。)
注释:
①林俊卿。二胡乐曲的传统与创新。中国音乐,1998年。第1期。
②范晓峰。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背景。上海音像出版社,1996年。
参考文献:
<1>林俊卿。二胡乐曲的传统与创新。中国音乐,1998年。第1期。
<2>赵寒阳。二胡的思考与展望。人民音乐,1994年。第5期。
<3>万欣。二胡乐曲创作发展脉络及展望。中国知网,2004年7月。
<4>张娟。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及疏导。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第1期。
作者系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