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胡琴等一些拉弦乐器为什么会有一个“胡”字?它们与马头琴有怎样的演变关系?前不久内蒙古赤峰市的专家对此作了明确的研究考证。
赤峰市博物馆研究员张松柏介绍,不久前央视《海峡两岸》节目中,台湾艺术家介绍了一把高山族珍藏的乐器奚琴,这把琴外型除琴杆首呈圭状和马头琴琴杆顶雕刻马头略有区别以外,其余部分与现代的马头琴几乎一模一样,甚至连外拉弦演奏方式都相同。据介绍,这把奚琴源自大陆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古代生活在这里的马背民族创造并流传到台湾的,之后成为高山族演奏的民族乐器。奚琴于公元四世纪出现在赤峰市西部的马背民族中,是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把拉弦乐器。唐代奚琴传入中原,当时称为稽琴。唐宋时期记载的奚琴是竹片作弓插入二弦中演奏,在稍晚的壁画中奚琴被描绘成二胡形状,元代开始叫胡琴。“胡”是中原人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同时表明这种乐器源于草原,后来汉族又根据胡琴的两弦称之为二胡,二胡的“祖先”就是奚琴。
据资料载,1991年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在喇嘛沟清理了一座辽墓,墓中有一幅《备猎图》,一契丹人怀里抱着一把与马头琴相似的琴。元代以后,拉弦乐器的弓弦由竹片改进成马尾,在许多乐器的琴首也开始出现龙头、猴头和马头,奚琴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装饰马头造型,马头琴从此而定型流传至今。
奚琴经中原传入台湾,成为高山族的民间乐器。奚琴这一独具代表性的乐器,传向中原演化成汉族音乐乐器二胡,同时又被蒙古族传承发扬光大,造就出最具草原特色的乐器马头琴。(记者 高平 通讯员 包小翔 稿件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