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舌的动作,对有些人来说演奏起来就好像是天生就会一样,舌尖的振动,气有多长就能振动多长。但也有些人舌头就不那么听话了,只振动三两下就停了。即便如此,也不要气馁。《青年报》就曾报道过已故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开始也不会打花舌,但能坚持练,走路练、坐车也练,舌头总暗暗打“嘟噜”,终于练成了。贵在坚持。当然还要得法,中要领,方能事半功倍。通常在一些笛子教材中,提及花舌(“:”),总教人以舌头打“嘟噜”。此法是可以练成花舌,但此法是从发“du”开始,有阻碍与爆破之过程,且“风门"容易变形,影响发音之畅通。又因舌头动作过大,花舌难以持久,甚至停顿。笔者从长期教学实践中发觉,若做好发国际音标[ r ]的状态,或发汉语拼音( r)的状态,即舌根保持一定的控制力,整条舌头,前后略呈槽状,舌头端放松,"风门”仍保持发长音的状态,这样,只要“口风”(气)一送出,便能激起舌尖的振动,使所发笛音带有细密的花舌振动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