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前文:
习箫者必读:学习洞箫要用到的乐理知识详解(一)
习箫者必读:学习洞箫要用到的乐理知识详解(二)
习箫者必读:学习洞箫要用到的乐理知识详解(三)
习箫者必读:学习洞箫要用到的乐理知识详解(四)
学习洞箫要用到的乐理知识详解(五)
作者:贺兰原
泛音和共鸣
学习了前面基本的乐理知识之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手中的这个乐器洞箫的发声问题。在当今,习箫的朋友,经常提及到的一个词,共鸣。共鸣这个词,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提起的。以我自己在声学的学习中结合大家对共鸣的说法,我的理解共鸣是和泛音联系一起的,甚至是等同起来的。
在我个人的印象中,共鸣表示的是两个物体振动的一种呼应,或者说他们产生的声波耦合。我们姑且不去追究这个名词解释。下面我们说说泛音的问题,各位朋友也可以比较一下,是不是和共鸣的说法一致。
在音乐声学和音乐理论研究中,大家都知道,任意一个物体振动发声的时候,都不可能只产生一个频率的声波,我想即使是音叉敲击发声,都不是单纯的。比如我们的弦乐器,当一根弦发生振动的时候,会产生一个基波,这个声音被我们称为基音。而这根弦在振动的时候,弦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等部分也同时振动产生声波,其频率恰恰是整根弦振动产生的基音的2倍、3倍、4倍、5倍、6倍……但音响却很微弱的,一般不易被听出,叫倍音(也被叫做第2、3、4、5、6……泛音)。如下图十九。
图十九
我们说回到管乐,说回到箫。也许是我在声学研究中很是浅薄,虽然如今,对于管乐器的声学原理貌似被研究的十分透彻,但是我一直觉着并非那么明朗。大家都知道箫是边棱发声的乐器,我们耳朵听到的并非是我们吹出来的声音,因为我们的气束摩擦箫的吹口产生的声音非常的微弱,是几乎是听不见的。那么我们听到的声音是怎么一回事呢?结合前辈们的研究,我们来解释一下。
气束与出口摩擦发出的声音,具有一定的频率,而我们吹箫的同时,箫管内形成的空气柱也同时在振动,当边棱声的频率与空气柱的振动频率接近的时候,发生了耦合效应,声波被突然放大了,我们耳朵听到的就是这个声音。在我们没有更快的加速气束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声音就是基音,应该说主要是基音。那么这时候的泛音又是怎么回事呢?我想道理是一样的,气束摩擦吹口,发出的边棱声也会有相对基音的二倍三倍四倍等等频率的声波,而箫管内的空气柱振动也不是单一的,箫管的一半、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段等都同时在振动。这些频率的声波和空气柱振动都发生了耦合,只是基音的振幅最大,所以耦合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主要是基音。
当我们加速气束与吹口摩擦,边棱音在一个临界点的时候就发生了变化,主要的音波不再是基音,而是二倍音。那么经过与箫管内的空气柱振动耦合之后,我们听到的就是二倍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全按暖吹是低音5,超吹就是中音5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我们吹出倍频率的声音的时候,同时产生的泛音在减少,没有吹基音的时候多。这个问题,我阅读很多专业论文,从理论上一直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答案,即使有,也不严谨。但是实际测试,确实如此,当我们在吹出倍频率音的时候,那个基音的频率从仪器显示确实是几乎没有了,存在一点也许还是干扰误差。但是真的没有了吗?为什么会没有了呢?所以,我经常说,管乐器的发声原理并非如此简单,希望各位专家给我指明。
其实说到这里,我依然无法说明共鸣这个词,我一直固执的认为,泛音越是丰富,共鸣就越好。有专家试着把音频和倍频的声波进行合成,就会发现,合成之后的声波频率没有改变,是其最大公约数,但是波形发生了变化,如下图二十。
图二十
这样也许就可以解释共鸣这一个词语了,因为泛音的丰富,导致我们同时听到很多个频率的声音,这些频率相互交错,使得声音变得丰富起来,不再那么单一,有这么一句话,很有道理,基音绝对频率,泛音绝对音色。本节讲义就到此为止,也许有很多地方,我理解都不一定正确,大家多多包涵,更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去研究解释,造福我们这些嗷嗷待哺的学习者。
什么样的箫是一把好箫
经常会有朋友发问,想说,到底什么是一把好箫。估计这个问题,无数人问过,也有无数人回答过。答案也出现过无数种。作为这个讲义的补充章节,我也想以个人的认为来简单说说。
首先,竹子制作的优于其他材料,这是经验所得,竹子、木头、合成材料、塑料、甚至铁管、钢管、铜管我都制作过。但是我个人认为,最好的还是竹子,我也试着从材料结构方面去研究过,在此不再展开来说,以后有时间研究成熟,会撰文来系统说明一下。其次就是部分木头,目前我们主要就是采用这两种材料。在这里,也许会有人说某某的木箫比竹箫好很多,我想肯定不是一个人制作的,即使是木头做到很好,也不见得会超越竹子的。不过,人是个独立的个体,审美完全不同,这个问题,无法争论,没有结果。
箫是什么?是个乐器。音准是个基本关,音不准不能算作乐器。受到温度影响,不说绝对音准,相对音准(音程关系准确)是必须的。
箫既然是个乐器,是给人使用的。那么他的操作性也比较重要,如果发音很迟钝,那么大大影响使用,也是不可取的。
还有,就是大家总是说的共鸣,一把好的箫,泛音列要尽可能的丰富,需要制作箫的师傅耐心的调整。当然,也有人反对这个。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之前有说过一句话,基音决定频率,泛音决定音色。音色是一个审美层面的词,虽然也是声音的要素之一,但是音色不像音高、音长、音量这三个可以从物理层面给出权威的结论。所以这才导致了,习箫的朋友争论不休,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喜好不同,不必勉强。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箫这个乐器,尤其在中国文化中,除了有乐器的使用功能,还被赋予了很多溢美之词,比如文人乐器、雅器,还有人当做法器。这就导致了,大家在判定一把好箫的时候,也有一方面在关注这个箫的品相问题。所以一直以来,制作乐器的行业,很多师傅都挂了一个虚衔叫工艺美术师。其实,要我说,这个品相相比音色就更加不好说了。我见过的习箫的朋友,可以说喜欢什么样的都有。有的人觉着箫要特别的直,但是有一些人呢,特别喜欢弯的。对于竹子的本身颜色、节数、按孔位置等等,更是什么样的喜好都有。记得前年的时候,有一次在烤竹的时候,朋友在边上,顾着聊天,就烤过火了,竹子有一段被烤的黑溜溜的,就丢在角落里,后来有一个习箫的朋友来家里选竹子订箫,偏偏就瞅上了那个一段黑溜溜的。
[贺兰原手工作品图例]
选自《学习洞箫要用到的乐理知识讲义》作者:贺兰原编辑整理:蜀麓箫客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