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说笛箫之类乐器的音准是准而不准的,这句话,很多大师都说过,甚至许多专业院校的专家们也挂在嘴边。但是作为从业者来说,尤其作为一个乐器制作者来说,我是非常反感这句话的,而且这句话害人不浅。很明显,这句话模糊了民族乐器的音准概念,音准明明是一个有着科学标准的音乐概念,被此类话给整歪了。什么叫音准,就是音高的偏差不能被演奏者以及聆听者的耳朵听出来。那为什么经常又有人说笛箫的音准是准而不准的呢,这是因为发声的基本上都是演奏家,他们通过长期的训练,通过自己吹奏的调整,能够很好的控制乐器,一件乐器本身音准不准,他们都可以吹奏准确。但是这样,是非常不利于乐器的发展的。作为乐器制作者,今天我们从吹奏之外,制作的方面来说说音准的问题。
音准的问题,在一定温度环境下的绝对音准以及相对音准,这些概念都很明确,我们在此也不再赘述。我们讲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音准问题,就是音准的稳定性。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比如很多洞箫的筒音的一八,虚吹的时候,音准到位了,甚至偏高,但是一旦我们给它加压,发音稳定的时候,这个音反而偏低很多。有的人会说,通过吹奏控制,也能吹准。确实也是,但从乐器角度来说,这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一般情况都是因为制作原因导致,最常见的制作问题就是有的管子在内径的处理上一味的在吹口端以及出音孔端进行扩管,而管子的其他部位管径过小,没有从整体来看问题。如果箫管整体设计完善,搭配恰当,吹口、音孔以及内径处理合适,那么音准就相对稳定,不会出现不同的吹奏用气导致音准偏差很多的这种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