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气震音
气震音是依靠腹肌和横隔肌的自然控制,使气流呈一种均匀而规则的波动所取得的音乐效果。
气震音又称腹震音或气颤音。它是依靠腹肌和横隔肌的自然控制,使气流呈一种均匀而规则的波动所取得的音乐效果。
气震音是使发音产生美感的重要手段。它与弦乐器的揉弦效果和声乐演员歌唱时所产生的颤吟效果(指极微细的音高波动)具有同样的作用。是吹箫者必不可少的气息技术。
气震音经常在一些较缓慢舒展的节奏和悠长抒情的旋律中使用,它可使音乐得到一种自然、松弛、及悠扬的歌唱性。它不仅和情感的抒发有紧密的联系,而且使乐器的音质产生一种圆润、丰满的美感。练习气震音时,应首先避免故意地大幅度地去颤动气流,更忌讳用胸式呼吸或用喉头结去抖动气流,使音乐产生一种非哭非笑的效果。正确的方法是用腹式呼吸、使气流自然平和地呼出,取得舒展的美声效果。
箫--换气
换气要根据乐曲的具体情况进行,以更好地表达乐曲的主题。
学会了正确呼吸以后,就要学会怎样换气。从整体上说,不管气息有多长,多稳定,也不能把气用尽再换。
在做长音练习时,要尽量能使一口气吹得更长些,一般当感觉一口气已经用完四分之三就要进行换气了,剩余空气不可能完全从肺中排出。
再有主要是根据你所演奏的音乐来进行换气。音乐也和说话一样,是一句一句进行的,一般两小节有个停顿,四小节可组成一个乐句,八小节是一个完整乐句,换气可在停顿或乐句之间进行,如果音乐速度较快,可四小节(或八小节)换一次气。一些地方民歌曲调,三小节为一个乐句,吹奏时也应三小节换一次气。
还有就是音乐中的休止符可换气,小的休止符和附点音符可“偷气”,偷气就是气不够用时,在不吃掉音符的情况下利用刚才说的小休止符或符点音符快速吸气。
还有一种情况,遇到后面有一长句或根据音乐的需要中间不能换气,那就必须在这句之前吸足一口气,以适应音乐的需要,不过这些特殊情况是在练习或排练时就应事先设计好,以免临时气不够用,破坏整体音乐形象。
箫--指法训练
指法训练的目的是使每个手指既能独立活动,又能相互配合,使手指动作灵活、迅速、持久。
持箫的动作:双臂向前,两手持箫,手指自然保持弯曲,要求肩部、臂部、手部及手指一定要放松,不能僵硬。这样,才能做到手指动作灵活、均匀、迅速、持久。
第二,手指要有弹性,并保持一定力度,这样按闭音孔时才能严密不漏气。手指抬起时,则需要迅速放松。
第三,开放音孔时,手指一般不宜抬得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手指肚和音孔的距离会加大,动作不能迅速完成,会影响演奏速度;过低则影响发音的音准和音量。一般来说,手指抬起时,距离音孔二至三公分为宜。如果演奏速度较快,音符时值较短因而音符变化较快较多的乐句时,手指抬得应稍低;而演奏速度较慢,音符时值较长的乐句时,手指则应适当抬高。
箫--呼吸方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管乐是十分重要的,一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管乐是十分重要的,中国民间吹管乐非常重视用“气”,气息运用得当,才能较长时间的自由演奏,否则,吹一会就会感觉累,还可能有胸闷气短的现象,时间长了,于身体不利,所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
呼吸方法可分为三种:
①胸式呼吸:完全用胸部控制气息,气吸到肺里后,由胸部向外挤压,这样,吸气量不能达到最大值,气流不稳定,气息也不能持久,身体易感疲劳,这种方法不好控制气息,也有损健康,所以一般不提倡采用胸式呼吸方法。
②腹式呼吸方法:吸气时将横隔肌下沉,尽量扩大腹部与腰部,民间说法叫做“气沉丹田”。呼气时,丹田要绷住劲,一点一点均匀地将气吹出,经过反复练习,这种呼吸方法是能够掌握的。腹式呼吸能有效的控制气流,均匀的将气吹出,还可根据音乐需要增强或减弱气流强度,做出强弱变化和腹颤音效果,是一种正确的呼吸方法。
③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吸气时胸部、肋部、腹部、腰部同时向外扩张,最大限度地将气吸入,这样肺吸入的空气量比前两种方法都要大。
采用胸腹式呼吸时。当整个呼吸肌肉组织联合工作时,呼吸肌肉所承担的负荷分布得非常均匀,这样,呼吸肌肉不易感到疲乏。
综上所述,初学者首先应学会腹式呼吸,熟练后再加上胸部扩展动作,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
箫--风门与口风
吹箫时必须有正确的口形,气流通过呼吸道、口腔、嘴唇吹入箫的吹孔,使箫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吹箫时必须有正确的口形,气流通过呼吸道、口腔、嘴唇吹入箫的吹孔,使箫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风门”就是指气流通过的唇孔。“口风”是指通过风门呼出的气流也就是指呼吸与口形配合形成的气流。风门是否开得正确决定着箫的音色音准。
正确的口形如下:唇肌和面部肌肉配合协调,口两边嘴角肌肉向后拉,面部呈微笑状,双唇中间部分形成椭圆形风门,舌处于自然状态。
吹奏时,注意劲要用在内边嘴角肌肉处,双唇中间风门处绝对不能用力。嘴唇的薄厚不是风门好坏的绝对条件。如果嘴唇较厚,可多向后拉一点或用乐器将下唇多压一点。一般说,上下唇的位置要求前后基本一致,但上唇可略靠前一点,不致影响箫的音色。切忌一唇过于靠前,一唇过于靠后。
风门形成后可以有大小变化,嘴唇两边肌肉拉力可帮助风门的变化,风门开大时,两边嘴角肌肉拉力相对减小(少用力);风门开小时,两边嘴角肌肉向后拉力反而加大(多用力)。这一变化,一般外表不太明显,要在练习时切身体会。
口风也有粗细缓急之分。音的高低强弱变化,主要是由口风来决定的,口风急发音高,口风缓发音低,口风粗发音强,口风细发音弱。风门和口风配合好了,我们才能吹奏出委婉曲调,抑扬顿挫的箫音。这就必须通过吹奏者运用正确的方法,经常刻苦的练习才能达到。而其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要掌握呼吸与口形的密切配合,要发展呼吸与口形协调一致的功能。在实际吹奏中的呼吸和口形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呼吸变化集中表现在吸气量的多少和呼气(口风)的缓急粗细上。口形的变化则表现在风门的大小、口劲的大小上。
箫-舌的技巧
吹奏时,舌在口中自然放平。吹箫时很少用吐音技巧。但在乐曲开头需要用到单吐。
吹奏时,舌在口中自然放平。“箫无吐”是说在吹箫时很少用吐音。笛子演奏技巧中,舌起很大的作用,单吐音、双吐音、三吐音、花舌等技巧运用很普遍,所以笛子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而箫曲多表现以优雅平稳的情绪、低调娓婉的曲调,所以一般不用吐音技巧。但有时需要一种轻轻的单吐音。作为乐句的开头,没有音头的直接用气吹就可以了,有音头的要用舌头轻轻点一下。
舌的动作技巧是:将舌尖轻抵上齿龈部,气流通过时,口腔发“突”声,一定要轻,点到即可,舌头迅速回复原位。因箫曲较轻柔,音头也较弱,吐音也必须弱,干净、清晰,不能“突、突”的声音很大,即不干净,也破坏了音乐情绪。
箫--气息控制
乐曲的强弱快慢通过气息加以控制。
对于管乐吹奏者来说,能否恰如其氛地表现乐曲的强弱快慢,直接体现在气息控制得好坏及熟练程度上。
这里有一个上下配合的问题,上:指口风、风门与口劲。下:指腹部、腰部与丹田。
气息的量由横隔肌控制,包括气息量吸入的多少和根据乐曲需要适量将气呼出,而气的出口正是由风门控制,这个“门”的开关,留出缝隙的大小完全出自于口劲,这就是上与下的相互关系。
吹奏中音区时,要求风门大小适宜,口风自然适中,给气时不急不缓,平稳流畅。吹奏低音区时,要求风门比中音区稍大,口风较缓,气流粗而有力,低音宽阔饱满。吹奏高音区时,要求风门比中音区略小,口风较急,使气流细而集中,音色明亮圆润。风门和口风在三个音区的变化中要做到自然流畅,没有痕迹,随着音乐作品的需要而变化,这就需要通过练习长音和各种音阶组合使之达到这一要求。
箫--长音练习(一) 通过力度的不同来练习长音
练习长音时,先练习没有强弱变化的音,一个音可以用三种不同的力度练习:①中强mf ②弱P ③最弱PPP。
长音练习方法:
(一)练习力度不变的音。
要求:弱起弱收,强起强收,音要直,干净,不能有颤音或杂音。每一音换一次气,开始练习时可能吹不到八拍,以后逐渐延长时值,要超过八拍,所以练习长音时,包括渐强渐弱的练习,可以不管拍子,以自己一口气所能控制的最长时值为准。通过此项练习,达到能够掌握腹式呼吸技巧。
(二)、练习由弱渐强的长音,强收
要求:气息要平稳,渐强时注意口风及风门的变化。实际上弱音吹出来后,要保持一段的时值,然后做渐强,达到最强时也要保持一段时值再结束。要做到音量从小逐渐加大,由弱逐渐加强,千万注意音准,不能越吹越强音越高。此项练习是为下一项练习做准备,进一步完善腹式呼吸技巧。
(三)、练习由弱渐强再渐弱的长音,弱收。
要求:每一次呼吸都要将气吸足,由弱渐强的要求和第二项相同,此项练习主要练习由强渐弱,所以每一个长音的时值,由弱渐强占三分之一,由强渐弱占三分之二。尤其要注意音准,既不能由弱渐强时越来越高,也不能由强渐弱时越来越低。
箫--长音练习(二) 通过口风的粗细来决定音的强弱
音的强弱是由口风的粗细决定的,口风粗,管内空气柱的震幅也较大,发音较强;口风细,管内空气柱的震幅则小,发音也就较弱。一般说,口风粗风门也开得较大,口风细,风门也随之缩小。但是低音区的弱音比高音区的弱音风门稍大,而高音区的强音要比低音区的强音风门稍小。
练习由弱渐强的音时,先用小风门,细口风进入,然后逐渐扩大风门,加强口风,但要特别注意音准,不能越吹越强音越高。
练习由弱渐强再渐弱的音时,除了做好上述渐强外,渐弱时逐渐缩小风门,口风由粗逐渐变细,也要注意音准,不能越吹越弱音越低。
吹强弱音时,应努力做到“强不高,弱不低,强不炸,弱不虚”。吹强音时,口风较粗,要特别防止气速加急。吹弱音时,口风较细,要特别防止气速减缓。在保证气速不变的前提下,使口风加粗或收细(气量加大或缩小),才能奏出音高不变,而强弱不同的声音来。
箫本身音量不大,再做渐强渐弱变化是有一定的难度,通过长音练习,可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如何进行气息变化,而且学会了怎样正确使用风门和口风,同时得到了箫的完美的音色。长音练习是吹箫的重要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