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通食管,由会厌控制口腔通道口;鼻通气管,由软腭控制鼻腔通道口。单就气息而言,呼吸形态有三种形式,我们任意做几次呼吸小实验便会立即准确地感受到。第一种形式是鼻腔出入,打开软腭,关闭会厌,气息由鼻腔自由呼吸;第二种形式是口腔出入,打开会厌,关闭软腭,气息改由口腔自由呼吸;第三种形式是同时出入,同时打开软腭与会厌,气息由口、鼻同时呼吸。不论使用哪一种形式,呼与吸都只能是先后进行和轮流交*的两个反向动作,既不能同时进行,也不能只呼不吸或只吸不呼,而永远都是吸一口气吹几小节,再吸一口气吹几小节。人不能自身造气,要演奏就得先从空气中吸气,而且吸气多吹得长,吸气少吹得短,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作曲家总希望长笛演奏能够象小提琴拉长弓一样尽量吹得长,有时甚至三、五十小节没有一处停顿。演奏者只好设法在附点后面、小节线处,甚至不惜以牺牲一、两个音符为代价强行换气。小提琴尚且需要换弓,何况长笛乎?呼吸还有生存意义,演奏呼吸既要维系生命又要进行演奏,要想三、五十小节不换气、不停顿几乎是办不到的。而使用循环换气就能两利兼收,不但能够吸气供氧,而且能够保持长时间不停的演奏。
使用循环换气技法,能够使呼与吸的反向动作不论重复多少次,口中都有气向外吹。关键是如何进行气息的双腔隔离转移,换言之,就是如何进行浅表交替和气息连接。
要想学会循环换气技法,必须做到以下八点:
1.必须先将口型发展好、固定好。
2.必须学会在几分之一秒时间内吸气。
3.必须学会“盗”气。
4.必须学会口腔变更气流的方法和同步吸吹的方法。
5.必须消除浅表交替和气息连接的痕迹。
6.必须学会一种循环控制法(喉咽控制法、两腮控制法、联合控制法)。
7.必须学会每循环一次就多吸一点气息。
8.必须做到循环换气与运指互不干扰。
有人反对使用两腮鼓气、收缩来控制气息的方法,认为鼓腮的方法只能在哨片管乐器上使用,其实不然。正像曾经有人坚决反对过胸式呼吸法一样,当亲眼目睹了捷克长笛家鲍莱克在上海音乐学院完全使用胸式呼吸法教授专家班学生的情景时立刻改变了态度。鲍莱克不反对别人,别人为什么要反抗他呢?对于鼓腮的争论同样也是如此。一般说,应当有三种循环控制法,即“喉咽控制法、两腮控制法和喉咽、两腮联合控制法。或许还会有别的方法,都应当允许创造、允许存在。三种控制法总比一种控制法要好得多,而且联合控制法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其空间之大、积蓄气息之多、调整幅度之广、隔离转移之灵活都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