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尺八的故事,要追溯到汉唐时期。唐代史书初见尺八之名,而汉代所称笛者应该就与尺八同物异名。 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就曾记载:“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
尺八如今盛于日本,它在故土却已失传近千年。所以多数人都认为,尺八是日本的古乐器,但其实,日本的第一支尺八,却是来源于中国。隋唐时,随日本使者东渡至日本,至今日本东大寺正仓院尚藏有八支唐代尺八。
直到2005年,一个叫易佳林的年轻人出现。他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死磕10年,只为了从日本带回属于中国的乐器。
一曲误终身
因为偶然间听到了一首尺八演奏的曲子,自此,易佳林遍与尺八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那首叫《宙》的曲子,把他心灵深处挤压的东西给释放了出来,像胸口被打了一拳,于是他当即决定,今生就要吹尺八。
十年间,易佳林从没见过尺八实物到如今成为尺八制作者。这当中有笑谈,有辛酸,有执着。尺八难得,国内认识它的人都没几个,更别说卖了!从日本买又极昂贵,没有了收入的易佳林决定自己做。好在他吹了十四年的箫,也会制萧,所以自己做尺八不是天方夜谭,只是困难很多。他先在网上查找尺八的资料跟图片,懵懵懂懂,进展缓慢,直到听说一个去日本的朋友带回来一只尺八,他便厚着脸皮去借来,这才算见到尺八真容。有实物的参照,制作已经不太成问题,剩下的,便是寻找合适的材料,这对易佳林来说反而更艰难。
尺八是竹子偏根部的材料制作的乐器,身长一尺八寸,五孔七节,上方侧切,其中两个孔在倒数第二节上,三个孔在倒数第三节,节与节之间,要成固定比例,竹子的成熟度要三至五年之间,少了多了都不行。所以找的竹子要粗细合适,节长合适,年数也要合适,这非常艰难。因为竹子又不是人,你让他减肥他就减,让给他增肥他就增。竹子野生蛮长,要在茫茫竹海找到一棵适合的,需要眼力,更需要耐力。
用了两年多时间,易佳林终于做成了第一根尺八。他一开始尝试自学,自学三年后,他在网上找到了专门教授尺八的日本尺八大师神崎宪先生,向他请教吹奏的技巧,并将神崎宪老师请到重庆来教授尺八。每年老师来重庆指点两次,剩下的时间自己练习,这样持续了五年多,将老师所教授的日本尺八本曲系统掌握。
久违的中国音
也许一开始,易佳林只是怀揣着对尺八的一份热爱。也并没有刻意要达成什么目的。但就是因为他的偏执与热爱,一做就是十年。被言偏执又如何?被言痴傻又如何?这短短的一生,经得起几番折腾,或许一次,就足够让人搭进一辈子了。在易佳林这样一群尺八同好们的努力下,尺八终重新回到故土,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尺八的千年回响。
2012年,易佳林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国际尺八大会,带着自己制作的尺八,吹奏南宋的古曲 《鬲溪梅令》, “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奏宋曲,唱宋音,唱奏完毕,掌声雷动,他终于把中国音,吹给了世界听。
书名:《溪山琴况》
作者:【明】徐上瀛著
推荐人:易佳林
简介:《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古琴巨作。徐上瀛作于崇祯十四年。“琴况”,即琴(琴音、琴乐)之状况、意态(形)与况味、情趣(神)。《溪山琴况》是古琴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清代琴论与古琴艺术有很大影响。
虽然,国内很多热心尺八爱好者不只一次吐槽,易佳林是尺八界的野路子,但细想象,一个人可以放弃大学教师,投身尺八说明热爱,并且那么渴望成功的坚持着,疯狂着,让媒体宣扬自己是“中国尺八第一人”哈哈,媒体甚至把真正的中国尺八第一人给忘记了。
欢迎大家讨论,中国尺八第一人是谁?
文/编辑:尺八狂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