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晚间,彝族、哈尼族、苗族青年在谈恋爱时,常用它抒发自己的衷情,传递爱慕之情。
爱慈善 爱音乐
@广州市慈善音乐艺术协会
巴乌
巴乌也叫“把乌
哈尼族称“各比”
彝族称“比鲁”或“乌勒”
侗族称“拜”
巴乌的传说
“当我吹响了巴乌的时候,你知道吗?我告诉你……
我俩的心已经让这巴乌紧紧连在一起了。”
1
很早很早以前,
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区
哈尼族有一位纯洁、美丽、善良的姑娘梅乌
与英俊、勇敢、勤劳的小伙子巴冲相爱
他俩发誓要像树枝和绿叶那样永世相伴
寨子里的人无不赞叹和羡慕他们
这事被深山里贪婪的魔鬼知道了
驾着一阵狂风把姑娘掠走了
硬逼着姑娘和他成亲
姑娘不畏魔鬼的威逼和利诱
始终坚贞不屈,一言不发。
于是魔鬼恼羞成怒,凶惨地割去了她的舌头
并将她扔进了深山老林
2
树林里的仙鸟衔来了姑娘的舌头和竹子
让姑娘把舌头放进竹管里
告诉她“竹子会帮助你说话”
于是姑娘吹响了竹子
发出了优美的乐声
表达对恋人的思念和对魔鬼的控诉
乐声传到巴冲耳边
小伙子历尽艰险
把姑娘救了出来
回到亲人的身边
重新获得了幸福
后来人们用二人的名字撷首去尾
给这件会说话的乐器取名为巴乌
速览
巴乌发展过程?
1
传统的巴乌,音域窄、音量小,但音色优雅。
在各民族中,常用以伴奏舞蹈和说唱,也用于独奏。哈尼族人民随身携带,老人和青年们都喜欢吹奏。哈尼族和彝族的青年小伙子。常用巴乌来演奏情歌。在彝族,人们放羊时或晚间也常吹奏巴乌。
2
解放后几十年间,巴乌的研制改革工作一直在进行着,经过改革加键的巴乌,在保持传统巴乌浑厚柔美音色的前提下,扩大了音域、音量,并且还能调微,能转四个调,能奏出各种滑音、打音、吐音、颤音、飞指、抹音等技巧音。
3
近几十年来,巴乌经专业工作者的不断改革,音色不变,音域扩大,音量增加,适于演奏宽广、抒情的音调。合奏时,它也可以作为高音乐器与低音乐器的桥梁。
聚焦
巴乌分类?
从地区:巴乌的品种较多,在哈尼族、彝族、在蒙自地区的土佬人、佤族中各不相同。
1
在哈尼族:有单管、双管之分,由于竹管长短、粗细的不同,还有高音、中音和低音巴乌之分。
彝族的巴乌:有竖吹和横吹两种,管身粗而长者横吹;细而短者竖吹。
在蒙自地区的土佬人:流传有双管巴乌。
佤族的巴乌:管长25厘米左右,上面开有7个(正6背1)音孔,在靠近音孔的管身上,均刻有人字形的纹饰。
从规格: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巴乌三种
2
高音、中音巴乌,管长30厘米—50厘米、内径0.8厘米—1.4厘米,
低音巴乌管长60厘米—80厘米、内径1.6厘米-2厘米。
聚焦
巴乌演奏方式?
1
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
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巴乌由管身和簧片组成。
管身竹制。哈尼族人民多使用青竹制作,由于当地气候温和湿润,一般都不会开裂变形,待缓慢干燥后,竹皮便呈白色。
2
演奏时,管身粗而长者横吹,细而短者竖吹。竖吹口含簧片,横吹将簧片置两唇间,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横按两管上三孔, 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横按两管下三孔,吹气鼓簧按孔发音,气流振动簧片并激发管内空气柱共鸣,用吐音方法吹奏,有滑音、打音、颤音、抹音、琶音、飞指等技巧,可用循环换气法奏长时值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