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孩子学琴的问题上很矛盾:不学吧,眼看周围的孩子都在学琴,自己的孩子如果有音乐天分错过了机会怎么办;学琴吧,又担心自己的孩子不是这块料,学不出来。其结果往往不将音乐人才培养规律,不讲乐器学习特点,先“乘上车”再说,早早为孩子安排一门乐器先学着。于是,无论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家长们带着孩子奔波于艺校或老师家中便成了许多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大中城市中,有近一半的学生学过或正在学习某种乐器。这其中,一部分家长是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成为艺术人才;一部分家长是为了让孩子有一门艺术特长,甚至延续前辈因种种原因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有一部分家长是惦记着升学加分等优惠政策……这使得孩子们学琴不是处于兴趣、爱好,而是承载了太多的功利目的。其结果,很多孩子很小就为学琴被严厉管教,甚至经常挨打,因而产生抵触情绪和厌烦心理,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失去了应该具有的天真活泼。
产生这些的问题的根源何在?说到底,是没有明确孩子到底为什么学琴。应该说,大部分正常成长的孩子都是学琴的料,学琴非常有助于将他们培养得聪明而又多才多艺。但学琴的目的不同,使得家长对孩子开始学习时间的要求甚至对选择学习的乐器也可能会不同……
很多家长都认为:除了接受普及的九年义务教育之外,要使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将学校以外的时间更好地利用起来,充分调动孩子对周围新事物及文化学习的热情,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做好智力的早期开发,选择一门乐器学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认识是完全正确的。
儿童和少年时期,是培养孩子感知能力的重要时期。音乐能激发少年儿童的幻想激情和热情,有益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有时我们会看到自己的孩子太过内向、木纳,小小年纪就不苟言笑,而克服这种性格的最好手段就是让您的孩子去亲近音乐,学习一种乐器。因为音乐是有感染力、有激情的,它会使孩子感到愉悦、激动和充满幻想,甚至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孩子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方式。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一侧主管逻辑思维,一侧主管与想象力
创造力密切相关的形象思维。儿童时期大脑尚处在发育阶段,培养的重点是记忆思维和认识现实的能力,练琴有助于儿童的大脑得到最好的、最协调的发育,会使儿童终身受益。有些家长选择给孩子大量服用五花八门的营养液、补脑液,但往往收效甚微。而通过对比调查发现,学习乐器的孩子,无论是学习钢琴类击键乐器、小提琴等拉弦乐器或小号等吹管类乐器,还是学习二胡、古筝、笛子、打击乐等民族乐器,其手指每天都要成千上万次有目的、有控制地协调运动,不段地刺激大脑神经末梢,对促进大脑发育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这与我们常看到老年人搓捏健身球,通过双手的运动来延缓大脑衰老的道理是相似的。
如果我们对周围学琴的儿童做一个统计便不难发现,琴练得好的孩子,容易静下心学习,完成作业比较快,理解力相对较强,学习成绩也比较好。
艺术和科学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都是认识现实的工具。我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认识是通过概念、公式、规律和艺术形象固定下来的,艺术和科学的区别仅仅在于认识的方法和方式。因此,对于为掌握一门特长而学琴的孩子来说,学琴过程本身就会对他的智力发展、大脑发育和认知能力起到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家长大可不必以“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过多地强迫孩子非要如何,应更多地关注学琴的过程以及对孩子的综合影响。切不可存有过高的希望,不要和其他孩子攀比进度考级的级数等,更不能以极端的方式打孩子、骂孩子,否则必然会适得其反,孩子和家长都受到伤害。
对于希望把孩子培养成艺术人才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学琴的考虑应该比仅仅作为兴趣培养而学琴的孩子要细致得多。这里面就需要考虑孩子是否有持续学习音乐的天赋,您是否有勇气能持之以恒地将孩子培养成凤毛麟角的音乐家。因为即便是艺术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只有极少数人能最后登顶,风光无限,前途无量,受到众人的瞩目。所以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这条路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各种思想准备,能以平常心面对可能遇到的失败和挫折,还要对艺术发展规律、艺术人才培养规律、艺术人才市场规律等有更全面的了解,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和发展环境,以免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求全责备而误了孩子的前程。
如果将上述内容归类、引申并具体化,学琴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变化:
(1)品德和人格
在快乐的参与气氛中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并在学习和表演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
(2)智力开发
增强听觉辨别能力和记忆力,提高英文词汇和中文词句的背诵能力,启发创作和创新潜能,激发想象力、丰富感知力。
(3)身体发育
增进相关肌肉、运动机能和运动神经的协调发展,增强动作控制力和规律的节奏感。
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有一句经典台词:“这个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各种各样的人才当然也包括成功的演奏者,他们都是这个世纪最需要的人才。作为艺术人才,他们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理解力,还需要衬托、对照等自觉的表象联想,才能在心目中树立真实可感、丰满具体的艺术形象。这是一个复杂的形象思维训练过程,它积极地锻炼了孩子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和整体把握事物的能力,是音乐教育读独有的特色,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加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极大地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恰恰是对孩子幼儿园、学校学习内容的补充,是儿童时期发展最需要的“营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