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十世纪后期,曾有一位音乐界权威人士说过“二十一世纪将是打击乐的时代。”我同意这个观点,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相对于打击乐器,钢琴和其它管弦乐器从本身的构造、演奏以及演奏组合形式等都已经趋于完善,在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概念;二是打击乐器涵盖的内容比较宽泛,待开发的内容和空间非常大;第三打击乐类的创作、演出的内容、形式近年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文化投资人纷纷把目光瞄准了打击乐器市场。对此作为我们这些从事打击乐专业的各位同仁应当心中有数,做好准备。
现在许多作曲家为了追求更新奇、更丰满的音响、声场效果,表达更丰富、多彩的内容,他们很重视在打击乐声部做文章,寻找突破口。从近些年接触到的一些乐队总谱和演出效果看,一方面打击乐器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用面越来越广,另一方面各种奏法、标记也越来越多丰富。经常看到作曲家、指挥家们和打击乐的同行们在一起探讨有关打击乐器的演奏、使用、音响、记谱标识等方面的问题,我也经常加入其中,并由此引发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念头。
下面就中西打击乐器在发展、构造、音响、演奏等方面的异同,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中西打击乐器的发展。
中国的打击乐界一般把打击乐器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中国打击乐器体系,统称中式打击乐器,或民族打击乐器。二是欧美、拉丁及非洲的打击乐器体系,统称西式打击乐器,或西洋打击乐器。我们知道,世界各国、各个民族都有其别具特色的打击乐器,这些乐器的起源与发展与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民风、民俗等密切相联。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西洋打击乐器中爵士鼓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乐器,它的起源与发展都在美国,早年乐手们在酒吧及娱乐场所演奏,打击乐中大鼓、小鼓、镲分别由一名乐手担任,每次最少需三个人,后来由于两种原因:一是通讯、交通不发达,表演场所及表演时间经常有变化,人多了通知起来非常困难;二是经济原因,人多了费用高,个人收入少,所以慢慢尝试大鼓、大镲有一个人演奏,再后来干脆所有的打击乐器由一个人承担,这就有了爵士鼓的雏形,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及音乐的需要使其不断完善,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爵士套鼓。
其实我们的戏曲锣鼓也曾经有过相同的经历,最典型的是老北京天桥拉洋片的,一个人表演说唱,又要用打击乐器伴奏,所以把锣、鼓、小镲固定在一个架子上,演奏时手脚并用,这种打击乐器的组合形式与爵士鼓的组合形式道理上是一样的,但不知什么原因,我们的这套锣鼓组合没有保留下来,这种表演形式已成为历史。反观西方打击乐器中由爵士鼓而产生的社会效益(文化传播)和经济效益(乐器制造等)真的是无法估量的。
二、中西打击乐器的构造与制作上的异同。
中西打击乐器在构造原理上基本是一样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体鸣乐器,由物体本身敲击产生音响的,像西洋的镲、木琴、管钟、牛铃等。中式的各种铜制响器、梆子、木鱼等。另一类是膜鸣乐器,简单的说就是各类带皮的鼓类乐器,敲击鼓皮产生音响,这一类就不用再单独举例了,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
中西打击乐在构造原理上虽有相同之处,但在制造方面确有较大差别。比如西式的定音鼓与中式的中国大鼓早期都是作为战鼓来使用的,当时定音鼓是大小各一个放在马背上,由鼓手在马上敲击鼓点,鼓舞士气,带领军队前进。中国大鼓一般是放在战车上,有指挥者敲击,指挥军队进攻,随着鼓点的变化,改变一些阵法、战法。《左传》中著名的《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讲的就是这种情况。中西这两种乐器虽同为膜鸣鼓类乐器,但在制作上、发展上确有不同。
定音鼓是用铜质材料作鼓腔,用牛皮或兽皮作鼓面,周边有螺丝用以调节音高。初时的声音比较单薄,比较燥,后来慢慢的改善铜质材料的成分,鼓面也改为合成材料,调节音高的机械装置不断完善,使定音鼓的声音变的浑厚丰满,张力很大,融合性很强,各种乐队都可使用。
中国大鼓都是用木制材料作鼓腔,用水牛皮做鼓面,把水牛皮泡软拉紧后绷在鼓上;音调的高、低主要是靠天吃饭,天气干燥调门高,天气潮湿调门低,有时为了音高也用火烤鼓面,蒸发掉水分,达到需要效果。中国大鼓的声音低沉、浑厚,具有中国皇家的恢宏与威严,在制作上一直是沿袭传统制作工艺。
以上简要列举了定音鼓与中国大鼓制作上的不同,然应但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西式打击乐之鼓类乐器基本都是按定音鼓的制作模式制造的,而中式打击乐器之鼓类乐器都是按中国大鼓的制作模式生产的。
三、中西打击乐器在音响上的差异。
由于乐器制作工艺的不同,所表现的内容、风格千差万别,所以中西打击乐器在音响效果、节奏的律动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
中式打击乐器个性比较突出,性格鲜明。比如在戏曲锣鼓里,不同人物的出场偏重于使用不同乐器及锣鼓点,不同人物的唱腔有不同人物的板式。但相对来讲它的包容性、融合性就差一些,所以在管乐队、交响乐队中一般都作为风格乐器、特色乐器使用。
西式打击乐器总体上它的包容性、融合性就要好的多,比如交响乐队、管乐队所用的四大件,大鼓、小鼓、镲、定音鼓,它们除了起到稳定节奏、掌握律动、烘托气氛的功用,在融合铜管组、木管组、弦乐组的音色、力度等方面,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西式打击乐器虽然都有节奏性乐器的功能,但在节奏的律动方面也有相同之处。比如世界各地都很常见的“行进表演”这一演出形式,西方的打击乐声部采用进行曲式的节奏音型,节奏的律动是一种滚动式的;而中国的“行进表演”主要是踩高跷、扭秧歌以及腰鼓队的行进表演,由于他们的行进是进进退退,扭来扭去,所以鼓点的奏法、节奏的律动是一种回旋式的。
我在打击乐与铜管乐队“河”的创作过程中,对中西打击乐器的混合使用做了一些尝试,除了木琴、马林巴、钢片琴作为旋律乐器外,我把小鼓、爵士鼓、康巴鼓、邦戈鼓及定音鼓作为骨干节奏乐器贯穿始终,而把中国排鼓、中国大鼓、中国小镲作为独奏乐器、色彩乐器、对奏、对比的乐器点缀其间,相得益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中西打击乐器的演奏上的差异。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西式打击乐器所用的鼓槌的顶部都做有槌头,而中式打击乐器的鼓槌通常只是一根木棒(锣槌除外)。由于槌的不同,再加上鼓面材料的不同,所以在敲击方法上要有一些区别。再比如在鼓类乐器中,西式小军鼓演奏力点的感觉应当是槌头、食指、手腕的结合,由于小鼓的声音反应比较灵敏,所以演奏中要掌握力度、节奏以及速度的变化,多用气少用力,多用槌头少用胳膊的原则。
中式堂鼓的鼓腔是木板制成,鼓皮是比较厚的猪皮或牛皮,鼓槌又是两根木棍,所以敲击时要注意槌、手腕、小臂的结合,演奏力点要靠后,才能把声音敲透,演奏中要注意气和力的配合。举一反三,其他的中西式打击乐器演奏中也应注意相同的问题。
探讨中西打击乐器的异同是为了更好的研发它们、利用它们,只有真正深入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异同,演奏者可以更好、更准确演奏,作曲家们则可以更自如、更灵活地加以运用,而指挥家们则可以更好的组织演奏家们创造性的诠释作曲家的思想和追求。
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迎接打击乐时代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