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内外弦本无难易,但是方法确实不同。
一,内弦用右手无名指拉住弓子马尾的动作技术性较强,不要仅用手掌的肌肉,要用小臂内侧的肌群做主要拉力来源。仅用手掌肌肉使无名指勾拉马尾,拉出的声音比较干瘪。小臂肌肉主要作用,会使声音通透有力度。
二,并且感觉肘部好像有向身体后面移动而遇到阻力(马尾接触内弦产生阻力)的意味,感觉肘部向后移动,实际上是背阔肌参与动作的效果。这种力量配合小臂力量。
三,大指和食指捏住弓杆,并不用力于“捏”的动作,而是大指和食指形成一个像叉子一样的夹角,和无名指向内拉勾马尾的用力方向相反,捏弓杆的那个夹角向前方顶,能和无名指的力量平衡就够了,不可多用力。
四,在弓子移动中,由于小臂内侧肌肉拉住无名指前两个关节,而无名指又勾住了马尾,所以,感觉在肘和小臂内侧与内弦的摩擦点之间有一个三角形的受力关系:小臂是一个边,弓杆是一个边,再有一个边就是从内弦摩擦点到肘,小臂之间虚拟的着力边,这个边要放松着着力,而且,弓子运动中,这个边不能有松动和用力不匀。因为弓子的移动,这个虚拟边的长短会不停地变化,运行到弓尖时,这个边变长,运行到弓根时,这个边变短。在这个变化中,要保持住这个边受力均匀,需要多加练习。
五,训练要领在:一定是先把虚拟边做好,再拉动弓子。这样,弓子移动就会发出“撞钟”似的声音。
以上是对空弦练习的描述。到了唱腔伴奏或独奏应用,变化很多,但是基本方法不变。